公益观察:浙江“潮城”精耕细作 诠释慈善新内涵

内容摘要  嘉兴12月17日电(黄彦君 虞思元)一个普通的中午,浙江海宁南关厢老街上行人稀疏,入口处一家素食馆却是人声鼎沸,红木桌椅上坐满食客。黄海鹰是这家素食馆的负责人。他介绍,店内素食自助餐25元一顿,利润都用于社会公益。“附近有位盲人老伯伯,

  嘉兴12月17日电(黄彦君 虞思元)一个普通的中午,浙江海宁南关厢老街上行人稀疏,入口处一家素食馆却是人声鼎沸,红木桌椅上坐满食客。

  黄海鹰是这家素食馆的负责人。他介绍,店内素食自助餐25元一顿,利润都用于社会公益。

  “附近有位盲人老伯伯,听了我们的故事很感动。他有残疾证可以免费,仍然主动提出和妻子自掏腰包,基本每周会到素食馆就餐,吃得干干净净。”黄海鹰说。

海宁南关厢素食馆内景(资料图)。海宁市传媒中心供图

  10年前,南关厢素食馆以海宁义工协会为基础发起众筹。10年间,其已凝聚500多名“不分红、不退股”的社会爱心人士,积累公益慈善资金6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依托“舌尖上的公益”,这家有情怀、有爱心的小餐馆成了海宁热门打卡点,不少人从接受服务的对象,变为主动反馈社会的力量。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近年来,海宁积极引导慈善组织深耕专业领域。截至目前,该市已登记成立慈善组织24家,各类志愿组织57家,建成慈善服务平台13个。

  每天早上八点,在海宁袁花谈桥村村委会,总能看到一个认真洒扫的身影。

  60多岁的村民朱阿姨是村里低保补助对象,一份卫生保洁公益岗给了她生活的希望,“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啥也不耽误。”

  三年前,该市推出“村企爱心公益岗”项目,由村(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爱心企业通过海宁市慈善总会定向捐赠岗位工资。目前,该市像朱阿姨这样的岗位还有238个,全年发放工资398.4万元。

  慈善项目不在多,更要着眼于“精耕细作”。经过“暖巢工程”项目,困难家庭搬入“幸福居”;借助“金秋圆梦”慈善助学,莘莘学子点亮求学路……在海宁,一系列“普惠性”“小精专”项目运作,促进慈善事业抓住了“牛鼻子”。

  近日,海宁袁花众创共富中心的孤独症工疗车间里,7名孤独症患者正专注地忙碌着,有的在专心包装袜子,有的在细致地组装天线。

共富中心内的超市。海宁市传媒中心供图

  相关负责人张建光介绍,这些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从20多岁到40多岁不等。在此工作,不仅意味着一份稳定收入,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比侧重物质捐赠和救助的传统共富模式,上述方式更注重困难群体的心理建设和能力提升,旨在为其解决根本问题。目前,孤独症工疗车间还与共富中心内的超市、食堂等合作,为患者提供日常训练机会。

  钱塘江畔潮起潮落,“潮城”海宁的慈善之光如滔滔江水,日复一日奔涌向前。(完)

ta name="chinanews_site_verification" content="fe69a7d32f3ec674e5f3b80e4cb75bdb"/>
【编辑:张子怡】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