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曾说:“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知足常乐是长寿的“秘诀”,更是无数长寿者总结出来的人生精髓。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一则数据引发全国人民的热议,即2020年中国人均寿命为77.3岁。长寿,这是人类追求的毕生目标,对于生命的渴望,对于生命线的延长,人类总是在竭尽全力地找各种办法求得结局。
在历史上,研习岐黄之术的人就不在少数,上到一国天子,下到黎民百姓都渴望着能够长生不老。不过,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自然规律却在告诉我们,长生不梦注定是空想,但即便事实如此,却并没能完全根除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希望,而是退而求其次,开始研究如何长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一词就和长寿划上了等号,各类保健品、养生小妙招等等就成为了新兴的热门话题。提起长寿,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在中国文学上具有巨大成就的文学家季羡林老师。
01多灾多病的季羡林
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山东省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中贫寒,母亲自怀上他起,到生,产整个过程谈不上调理,也正是如此,季羡林从一出生就体弱多病,是当地医院的常客。
1911年,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新中国尚未建立,国民经济状况低下,黎民百姓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的日子,季羡林家没能幸免,本就体弱多病的他,加上家中实在是贫寒,也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为他专门补身子。
弱不禁风是季羡林的真实写照,而这样的身子骨谁也没办法与如今长寿的他相对比。娘胎里面带出来的体弱,因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养,也逐渐落下病根。
6岁那年,祸端再次找上了他。在疫苗还未出现的时候,天花和肺痨可以说是致死率百分之九九的疾病。天花的可怕在于传染性极强,无人敢上前照顾。
好在,季羡林福大命大,天花没有夺走他的生命。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后福”也没有降临在他的身上。
青少年时期,他远渡重洋留学在外,水土不服加之思念亲人,经济拮据,这更成为他身体一落千丈的源头。国外几年,文化知识学到了,但却坏了身子。多种过敏疾病、胃溃疡、冠心病、哮喘病及白内障,犹如雪花般纷至沓来,让这个本就孱弱的身躯变得千疮百孔。
多灾多难是对身体的真实写照,然而生命是顽强的,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也远远超出人的认知。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季羡林,谁也想不到他已经98岁了。
那么,他是如何顽强的抗击疾病,获得长寿呢?看看“三不”养生之道就知道了。
02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羡林的养生之道,一提起众人那是止不住的疑问,原因在于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的前者——不锻炼。
难道真如现在一些人的言论,生命在于静止?显然,季羡林的想法和如今大多数人的想法截然不同,那么真如《〈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说过的:“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吗?
面对这样的疑惑,季羡林老师也向我们解释了他的想法,所谓不锻炼,并不是完全不锻炼,而是适度锻炼。如果一个人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锻炼上,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样的说法很精辟,精准地总结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锻炼二字的认知和看法。
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途径更是千奇百怪,锻炼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而不是体现锻炼的本质,即为了健康。在这种环境下,锻炼渐渐变成了一种与他人攀比的资本,似乎不锻炼就没有紧跟时尚潮流。
季羡林说道,这种锻炼往往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的,除了提前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外,毫无作用。这也揭露了一个典型的健身问题,通常人们只是一时兴起,开通各种健身房的会员卡,但真正去消费的次数,可谓是一个手掌都是数得过来,可能开卡就已经代表去过健身房了吧。
而季羡林的不锻炼,说的也是这样的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坚持。他说道,一个人想要长寿,需要每一天都放平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
散步是季羡林老师的长寿秘诀,不论一天工作再忙,再辛苦,他都会约上三五两个好友在工作后到各个地方闲逛,放松心情。同时,对于工作,季羡林老师也有一套自己的认知,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工作,应该在这上面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而不是都花在锻炼和攀比上。
年轻时,他也曾经常去游泳和打乒乓球,在进行这两项锻炼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开心和惬意。锻炼是为了放松自己,这才是锻炼的根本目的。
那么,不挑食和不嘀咕又是怎么回事呢?
03不嘀咕是为了不影响自己心情
挑食,是一切身体不健康的罪魁祸首。这一点,在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尤为突出,然而,身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却让人不得不暂时收起口腹之欲。不过,大多数时候,在味蕾和身体所需之间,味蕾往往占比更多。
对此,季羡林老师也有着很深刻的看法,他主张人一定不要挑食。在这一点上,他做得非常好,从来不忌口。那么,不嘀咕又是什么意思呢?即不在背后说三道四。
季羡林老师解释道,在一件事情上不要过多的纠结。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要去纠结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也不要去纠结自己责任范围外的事情,过好自己最重要。
人的一生中,不舒心的时候太多,烦恼的事情要尽快丢弃,不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因为这样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损伤。不要纠结当下,而要朝着未来看,朝前迈进。
对于这点,其实大多数长寿的老人也都提到过,之所以不嘀咕也是如此。试想,在我们说三道四的同时,是否情绪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呢?情绪被三言两语拖着走,让情绪成为了身体的主人,这是不可取的做法。
人应该学会平和,不论是心态上还是情绪上都是如此,不说三道四就不容易被周围的纷纷扰扰所影响,更能够有效的避免我们陷入大悲大喜的情绪波动中。
虽说季羡林老师的身体不好,但他却成功地活到了98岁,比中国2020年的77.3岁人均寿命还要长。显然,他的长寿秘诀还是值得大家一试的。
总结
养生是一门学问,长寿之人必定有着属于自己的长寿秘方。在这些长寿秘方中,我们能够看出长寿者的智慧和观点,让我们收获颇丰,更是对如何过好我们自己的人生有着很多的启示。
中国各个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中,而人均寿命的长短也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人均寿命的增长,让我们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养生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能轻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长寿在于自己,更在于我们的为人处世,平和的心态,适度的锻炼以及不挑食的根本,都是我们的长寿秘诀,希望长寿是每一个国人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