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鲁肃 编辑
鲁肃
鲁肃图册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官至横江将军。
个人简介/鲁肃 编辑
鲁肃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相识周瑜/鲁肃 编辑
鲁肃
鲁肃图册鲁肃生于汉灵帝建宁五年(172年)。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在他降生不久,父亲去世了。鲁肃靠祖母抚养长大,这样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的自治能力。青少年时期的鲁肃,心怀开阔,善于思考,具备一定的政治眼光。早在董卓之乱前,鲁肃就看到东汉帝国内部蕴藏着严重的危机,预感天下将要大乱。为了在变动中能够有所作为,鲁肃努力习武,他的剑法和骑术都很出色。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业,却把许多土地卖掉,用这些钱财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地,鲁肃在家乡有了较大的威望和号召力。他召募不少青壮年作为部曲家兵,并常常以射猎的名义,到离东城不远的南山讲武习兵,训练他们的战斗能力。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占据扬州地区(今长江下游和淮河之间)的袁术为加强对自己辖区的控制,极力收买地方势力。二十六岁的鲁肃被袁术委任为东城长。也是在这一年,鲁肃结识了在居巢为长的周瑜。
鲁肃和周瑜的相识,是从周瑜向他借粮开始的。汉末军阀混战时期,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粮食紧张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靠和平方式向别人借粮一般很难达到目的。但鲁肃对于周瑜的告贷,却毫不犹豫。他将自己储粮的一半——整整一囷三千斛大米,全数送给周瑜。鲁肃的慷慨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动。通过接触,他了解到鲁肃是个了不起的人才,遂与鲁肃结成挚友。后来,他们这种亲密的关系从未间断过。
周瑜劝说鲁肃和他一起脱离袁术,改投孙策。周瑜虽说是袁术的部属,但对他已丧失信心,认为袁术成就不了大的事业。所以,他坚决拒绝袁术要他担任将军的任命,主动到居巢为长。周瑜企图从居巢顺路东进,去找正在江东开疆拓地的旧友孙策。
鲁肃愿意和周瑜同行。为便于行动,他必须把部属撤离东城,南就居巢。临行前,他对宗亲部曲动员说,现在朝廷已经瘫痪,到处兵荒马乱。我们所处的淮泗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住在这里,人身安全很难保证。我听说,江东地区沃野千里,民富兵强,不知道你们肯不肯同我一起到那片乐土上去呢?经过他的劝说,大约有三百多人愿去江东。出发时,鲁肃命令老弱妇孺走在前面。他亲率部分强壮的男子负责断后。按照汉代的法律,国家编户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力,鲁肃南下的行动是违法的。州里负责巡逻的骑兵闻讯后,追赶上来阻止他们。鲁肃一面让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战斗准备。鲁肃告诫追骑说,现在是乱世,群雄角逐,朝廷软弱无力,有功者不会受奖,有过失的也没人惩办。你们为什么要苦逼我们?说完之后,鲁肃在路旁树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将盾牌射穿。追骑们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又害怕动起手来,未必是鲁肃的对手,于是便退走了。当年,鲁肃随从周瑜到达江东,定居在曲阿(今江苏丹阳)。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的祖母去世。为把祖母的棺椁还葬家乡祖坟,他返回了东城。在东城,鲁肃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来信邀请鲁肃投奔占据巢湖的郑宝。巢湖在东城以南,靠近长江,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郑宝拥众万余,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鲁肃到达江东后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受到孙策的重视,很不得志。这次他接受朋友的邀请,决定从曲阿迎出母亲,到郑宝这里来。
鼎足江东/鲁肃 编辑
周瑜
周瑜图册返回曲阿后,鲁肃发现江东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孙策被杀,其弟孙权控制政权。由于母亲已被周瑜接到吴郡(今江苏苏州),鲁肃便由曲阿赶到吴郡,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周瑜。周瑜反对鲁肃的北行计划。这时,在孙权的新政府中,周瑜掌管着军国大权。孙策死后,江东形势一度相当混乱,只是靠着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撑才逐渐稳住局面。正在为孙权搜罗人材的周瑜,当然不能把鲁肃放走。周瑜引用东汉大将马援的“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话告诫鲁肃,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投奔。他向鲁肃介绍说,孙权是个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吸收容纳各方面的人材。追随孙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鲁肃并不愿意离开江东,听到周瑜的劝告,也就放弃了北行的念头。
不久,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很快会见了他。经过交谈,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在辞退别的宾客以后,孙权单独把鲁肃留下来,不拘礼仪地合坐在一张床上,一边喝着酒,一边议论着国家大事。席间,鲁肃向孙权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榻上策。他认为,孙权急于仿效齐桓公、晋文公图霸王之业的设想是不现实的,因为曹操已取得控制汉帝的有利地位。汉室已不可能恢复,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铲除。鲁肃为孙权提供的对策是:割据江东,等待时机。利用曹操无暇南下的机会,进攻刘表,占据荆州,然后建号称帝,逐步夺取天下。鲁肃指出,由于北方“多务”,也就是说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有些麻烦事不易处理,曹操统一全国的目标很难实现,于是为江东出现割据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许多观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样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并提出了远大的政治目标。具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三国时期除这两人外还是不多见的。而鲁肃榻上策的提出又比隆中对早了七年。
鲁肃受到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引起江东政权中某些特权人物的反感。当时,资格最老、势力最强的张昭屡次诋毁鲁肃,说他“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建议孙权不要使用他。孙权知道鲁肃的本领,没有听信这些谗言,依然尊重他,并把鲁肃比作是东汉的开国功臣邓禹。
促成联盟/鲁肃 编辑
鲁肃读书亭
鲁肃读书亭图册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图乘胜南进,一鼓作气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年七月,曹操带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星夜兼道进攻刘表。八月,曹军尚未到达荆州,刘表突然病死。消息传到江东,鲁肃立即向孙权要求以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目的是联络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合力破曹。鲁肃认为,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与江东接壤。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外带江汉,内阻山陵,形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但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兵家必争的南北要冲。占据荆州意味着抓着了夺取天下的关键。鲁肃分析说,刘表死后两个儿子互相争夺,荆州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刘备实际已成为这一地区唯一的政治代表。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得好,就联合他们共抗曹操;如果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再另作打算。曹操大兵压境,现在说服刘备及争取刘表的部属比较容易成功。但若不迅速赶到荆州,延误了时间,就会被曹操占先一步。孙权同意这个建议,立即派他出使荆州。
当鲁肃到达夏口(今湖北汉口)的时候,曹操大军已攻到荆州地界。鲁肃听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准备抢到曹操的前头。但是还是迟了,接替刘表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担任荆州牧的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而这时鲁肃才刚刚赶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刘琮降曹,事先没有和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的刘备打招呼。直到曹操到达宛城,刘备才得到通知。刘备仓皇南逃,准备撤到粮械储备比较丰饶的江陵城。曹操不愿刘备据有江陵,迫不及待地亲率骑兵进行追击,在当阳(今湖北荆门南)把刘备的队伍打散。
鲁肃在当阳找到了处境狼狈的刘备。鲁肃向刘备询问今后的去向。刘备回答说,想到苍梧(今广西梧州)去投奔在那里担任太守的老友吴巨。鲁肃劝阻刘备说,吴巨处地偏僻,没有作为,迟早会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和孙权的为人,指出刘备只有联合江东抗曹才有出路。在当阳,鲁肃还结识了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人,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刘备接受鲁肃的意见,放弃投吴巨的计划,改向东行。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他派诸葛亮随从鲁肃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商讨两方联盟的大事。
正在这时,曹操给江东送去了恐吓信,声言要与孙权决战。面对曹操的气势,以张昭为首的朝臣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操操纵皇帝,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占据荆州后,获得刘表大批水军,并控制了江东的上游,江东无力对抗又无险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条道路可走。本来孙权对战胜曹军就缺乏信心,他“拥军在柴桑,坐观成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看着刘备被曹操追得团团转,没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议论更把他搞得举棋不定。鲁肃坚决反对降曹,力图使孙权树立起抗曹决心。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劝孙权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议论。他说,这些人要断送孙权的事业。迎降曹操,对一般朝臣没有损失。鲁肃用自己举例说,我鲁肃要是投降曹操的话,曹操一定会按照我在家乡评定的品级,分派我担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会因为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鲁肃一针见血的劝告,终于使孙权转变了态度。孙权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说:“谁再敢说迎降曹操的话,和这个案桌一样。”鲁肃向孙权推举杰出的军事家用瑜担任抗曹主帅。当时周瑜奉命出使鄱阳,未在江东。鲁肃请求急速将他招回,作抗曹的军事准备。
周瑜到达柴桑,支持鲁肃的主张。他帮助孙权分析当前的形势,指出曹操是可以战胜的,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将粮船齐备的三万水军交托给他们,逆水直上迎击曹操。
这年九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矾山)以少胜多,大破曹军。赤壁大胜使江东政权进一步巩固,曹操的势力暂时被压回北方。功劳卓著的鲁肃返回江东,孙权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仪式结束后,孙权亲热地对鲁肃说,子敬,我亲自为你下马扶鞍,这样的殊礼,你该感到荣耀了吧?然而,鲁肃的回答,不但使孙权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觉得荣耀。”当坐定以后,鲁肃从容地说:“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动天下,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到那个时候,您派车子来接我,我才感到荣耀呢!”孙权终于明白了鲁肃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将法提醒孙权,不要为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应该时时刻刻不忘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
荆州让争/鲁肃 编辑
鲁肃墓
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暂时停止南下的军事行功,但是他与孙权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改变。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北方的实力都远远超过江东。这时,刘备也逐步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他先后取得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备势力在荆州的发展,成为孙权西进的障碍。面对两方面的威胁,采取何种对策是赤壁战后江东政权必须迅速解决的重大问题。恰巧刘备亲到江东拜谒孙权,要求把江东占据的荆州土地划归他来管辖。于是,在如何处理荆州的决策上,江东政权内部出现分歧。周瑜反对借荆州给刘备,主张用美人计把刘备软禁在江东。将军吕范也劝孙权把刘备扣着不放。一场孙、刘两家之间的火并迫在眉睫。只有鲁肃坚持不同意见,反对因土地问题破坏联盟。他认为,曹操的“威力实重”,仍是江东的主要敌人。借给刘备土地,等于为曹操树立一个对手,为自己增加一个盟友,可以分散、转移曹操对江东的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借刘备土地,孙权并不情愿,然而鲁肃的分析说服了他。孙权认识到巩固同刘备的联盟是当务之急,也看到采取极端手法对待刘备,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他答应将长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给刘备。孙权借地给刘备的事情传到北方,当时曹操正在写文章,这个消息给予他极大的震动,竟然惊得他失手把笔掉在地上。原来,赤壁战后,曹操最担心的是刘孙联盟的继续和巩固。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江东著名的军事家周瑜病逝。临终前,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孙权尊重周瑜的遗愿,也相信鲁肃的能力,于是任命他为奋武校尉,并把原属周瑜统率的军队和所享受的奉邑,尽数划归鲁肃掌管。最初,鲁肃驻守江陵,后改屯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鲁肃为人严肃认真,生活俭朴。他治理军队十分强调纪律,讲究一丝不苟。所以部下能够做到“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鲁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繁忙的军务活动中,他仍然手不释卷,因此无论是谈话,或是写文章,他的见解都要比别人深刻得多。人们公认,鲁肃是继周瑜之后最善于治军、最有谋略的统帅。这一年年底,孙权提升他为偏将军,改任汉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闰五月,孙权攻破曹军的重镇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取得重大的胜利。鲁肃参加了这次军事活动。皖城之役不久,西方传来刘备攻陷成都,占据益州的消息,孙权十分吃惊。在赤壁战后,孙权曾有西进益州的打算。为此,他曾写信探询刘备的态度。刘备欺骗孙权说,占据益州的刘璋与他是宗室亲戚,他不会攻打刘璋,也不能坐视孙权攻打益州。刘备还在江陵、秭归等处布设重兵,阻止孙权的军队通过。但不久,刘璋邀请刘备帮助他对付张鲁,刘备立刻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亲率大军进入益州。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三年之后,刘备与刘璋反目,终于夺占益州。孙权发觉自己受到刘备的捉弄,非常气愤。他派遣诸葛瑾出使益州,向刘备索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回答说,他正攻打凉州,凉州打下后,一定将荆州全部归还江东。孙权知道刘备并没有归还荆州的诚意,又在敷衍他。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关羽陆续驱赶回来。孙权决定报复,一面派遣吕蒙等人强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屯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的救援。
吕蒙连陷三城,激怒了刘备。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他亲由益州赶到荆州的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令关羽率军夺回三郡。鲁肃进驻益阳(今湖北益阳),堵住了关羽南下的道路。关羽是刘备最倚重的大将,虽忠义刚直,但骄矜自信,不善于处理同江东之间的关系。刘备入川后,关羽经常在边界地区制造一些摩擦事件。鲁肃以大局为重,一般都采取忍让、友好的方式进行处理,力求边界和平,避免由此导致联盟的破裂。这次双方陈兵对峙,鲁肃针锋相对,不让关羽在军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同时,他仍想通过同关羽的说理斗争,维持联盟。因此,他主动邀请关羽到约定的地点进行会谈。鲁肃的部属担心对方下毒手,不愿他同关羽会面。鲁肃劝慰大家,今天的事情,应该当面讲清。刘备是有愧于我们的。谁是谁非没有判断清楚,关羽不敢贸然下手。会谈的时候,双方各把兵马安排在百步以外,鲁肃只带领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只不过主角不是文艺作品中的关羽,而是鲁肃。关羽说,赤壁之战刘备亲临前线,不能白辛苦一场,得到荆州是应该的报偿,指责江东索要荆州是没有道理的。鲁肃反驳说,当初与刘备在当阳会面的时候,刘备带领的人马比一个校尉领的还少。那时候,你们狼狈极了,只打算远远逃命,对荆州连想也不敢想。我们可怜你们没有立脚之地,不吝惜我们血战取得的土地,借给了你们。刘备以怨报德,占据益州后,还赖着荆州不还。我们只要三郡,你们也不肯答应。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况像刘备这样的一个领袖人物呢?一席话,把关羽说得面红耳赤,无话对答。恰巧这时,刘备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孙权求和。孙权也自感兵力不足,取胜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双方重新修好结盟,签订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的条约。长沙、江复、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
夺得荆州三郡后,鲁肃仍然与关羽和平共处,并劝说吕蒙不要挑起战争。他认为,只要曹操存在,江东就要受到他的威胁,孙刘两方的敌人是共同的,联盟只能巩固,不能破坏。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故,只有四十五岁。孙权为鲁肃致哀,并亲临他的安葬仪式。远在益州的诸葛亮,也为鲁肃的去世表示哀悼。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历史评价/鲁肃 编辑
陈寿: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央视中的鲁肃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鲁肃图册孙权: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
《吴书》: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周瑜:①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孙元晏: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吴•鲁肃》周昙: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趋事会,君子之所贱,抑英雄之所耻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孙氏于昭烈以共图中原者,鲁肃也;欲合昭烈于孙氏以共拒曹操者,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荆资先主,被仲谋之责而不辞;诸葛欲谏先主之东伐,难于尽谏,而叹法正之死。盖吴则周瑜、吕蒙乱子敬之谋,蜀则关羽、张飞破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终守西吊刘表东乞援兵之片言,以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变故繁兴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然而肃之心未遽忿羽而堕其始志也,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吕蒙,权之忮无与平之,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