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天下达观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年。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所载御史台弹劾的考场泄题案,其事实起于温庭筠。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远。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荐,故温庭筠累试不第。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
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徐商署为巡官。
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
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
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
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脸上受伤,门牙脱落,诉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无罪。
事情传到京里,温庭筠至长安致书政要,为己辩冤。约在是年温庭筠再贬方城尉。
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
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不久去世。
辛文房《唐才子传》载鱼玄机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
诗词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温庭筠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
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
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
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
温庭筠的诗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辞藻讲究、不厌其烦的描写,也不乏格调高峻、语言清新的警句,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
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
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
其乐府诗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咏史怀古、爱情风怀、记游写景(包括边塞之游)之作,但写宴饮、音乐的也有佳作。
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
七律咏史诗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
五律颇多警句佳联,如《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温庭筠近体诗中咏史怀古之作较为突出,爱情题材比重较小,往往格韵清拔,不同于其乐府诗的艳丽,其中不乏抒情寄愤、感慨深切之作。
在唐代乐府诗作者中,温庭筠堪称重镇,后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为唐代乐府四大家。
温庭筠的近体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律上。由于擅长音乐,温庭筠有意识地对唐代诗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体诗的声律进行了改造,对诗歌声律以及词体创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
温庭筠的词思想内容相对集中,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她们的身份或为歌妓,或为女冠,或为丈夫远戍的思妇,或为深宫的嫔妃,或为采莲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极高。其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吴文英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
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
《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
温庭筠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省,即是中央政府所在。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
相传温庭筠是唐代才女诗人鱼玄机的初恋情人。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也有说是冒姓鱼氏的。其父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幼薇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
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幼薇也不过十一岁左右。温庭筠看鱼幼薇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
温庭筠后来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鱼幼薇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还是坚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绝鱼幼薇的方式,他决定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李亿对鱼幼薇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幼薇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幼薇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鱼幼薇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但是,三年的等待,成了一场空。鱼玄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
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鱼玄机被判处死刑。
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二十六岁的妙龄少妇。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