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简介(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内容摘要三国良将系列之黄盖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作为东吴三老将之一,黄盖是东吴武将中为数不多在《三国演义》中形象鲜明的大将。作为经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的东吴元老,除赤壁之战大放异彩外,黄盖对东吴还有哪些贡献?今天就来为您讲述黄盖的历史事迹

三国良将系列之黄盖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作为东吴三老将之一,黄盖是东吴武将中为数不多在《三国演义》中形象鲜明的大将。作为经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的东吴元老,除赤壁之战大放异彩外,黄盖对东吴还有哪些贡献?今天就来为您讲述黄盖的历史事迹。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人。据东吴官修史书《吴书》记载,黄盖乃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后来家族的一枝迁移到零陵。当然,不论南阳与零陵当时都属荆州,所以黄盖并非江东人,而是祖祖辈辈扎根于荆州。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黄盖重大事件之一——举孝廉、辟公府,饱读兵书

黄盖自幼父母双亡,成长经历非常艰苦。尽管经济条件贫困,却不甘平庸,自幼就立下雄心壮志。他经常在砍柴、做农活的空闲读书,尤其喜欢研读兵书。

解释一下,黄盖的出身并不低,祖上出过郡守,在没有科举制的汉代属于士人阶层,并非真正的农民阶层。可以参考诸葛亮年轻时也曾躬耕于南阳。黄盖最初做郡吏,不久被举孝廉、辟公府。

举孝廉大家都知道,东汉察举制推举官员的一种科目,笔者重点讲一下“辟公府”。按照制度,汉朝的举孝廉,被推荐的人并不会立即安排具体职务,而要征召入京。有的入郎署做郎官,承担宫廷宿卫工作,有的则被三公征辟进入三公府做掾属,也就是做三公或九卿的助理,目的是考察被举孝廉者的实际能力,同时让其熟悉朝廷行政运行模式。经过一定时期考察与锻炼后进行再分配,将举孝廉者分为不同品级委任以不同职位,比如地方上县令、中央各部门官职等。这个举孝廉后被朝廷征召的程序就叫做“辟公府”,或“公府辟士”。公府掾属虽然品级不高,但这是进入朝廷中央官职体系的敲门砖,有这种起点,不知多少士人羡慕。

所以要注意,黄盖尽管以东吴猛将闻名于世,但他可是自幼饱读经书,被举孝廉的士人出身,比许多武将“初为郡吏”的起点高出一个阶层。笔者如果没记错,在已经介绍过的诸多三国良将中还从没有举孝廉者。所以谈到文武双全,黄盖可说在三国名将中位列前茅,无怪乎他能在赤壁之战中提出火攻之策,兵书确实烂熟于心。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黄盖重大事件之二——孙氏元老,初露峥嵘

黄盖何时跟随孙坚,史料并无记载。《三国志》黄盖传仅载“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以下为笔者结合史料所做推理,不能确保完全符合史实真相,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可能,孙坚中平元年(184)跟随朱儁征讨黄巾军,中平三年(186)随司空张温到凉州讨伐边章、韩遂叛乱。黄盖受公府征辟不知具体年份,但他的确接受过征召,这就意味着黄盖曾有在京为官的经历。以黄盖兵书手不释卷的特点,他被三公中主管军事的司空张温征辟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黄盖最早曾跟随张温、孙坚征讨凉州叛军。

第二种可能,凉州平叛后孙坚因功拜为议郎,中平四年(187)长沙区星叛乱,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前去平叛。紧接着零陵、桂阳也发生叛乱,孙坚接连平定。黄盖乃零陵人,在孙坚平叛过程中加入也很有可能,此三郡叛乱即与黄盖传中“南破山贼”相对应。

第三种可能,中平六年(189)董卓肆虐京城,天下诸侯纷纷兴义兵讨董,孙坚北上途中先后杀死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并沿途扩充队伍。黄盖幼立壮志,在此天下大乱之时跟随豪杰孙坚北上也非常合理。只是若如此则不符合“南破山贼”的记载。

由于并未有黄盖入京委任具体职务的记载,所以只能大致猜测。据笔者个人见解,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尽管黄盖跟随孙坚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讨伐董卓时能够明确已经加入。黄盖追随孙坚与董卓军进行多次战斗,除败给徐荣之外,连战连捷,在阳人之战中大败胡轸、斩杀华雄。随后又击败亲自出征的董卓,最后击退吕布,攻入洛阳城。黄盖表现突出,被拜为别部司马。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洛阳周边古地名

黄盖重大事件之三——转战江东,三任元老

初平二年(191),袁术派遣孙坚进攻刘表,刘表部将黄祖败逃。孙坚追击,由于冒进而单枪匹马闯入埋伏圈中箭身亡。孙策时年十七岁,将父亲孙坚安葬在曲阿后守孝三年,然后向袁术讨要孙坚旧部,中间又经过许多曲折,直到兴平元年(194)孙策才得到孙坚原班人马。据《三国志》孙策传载“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袁术虽然只给一千多士兵,几十匹马,重点在于这数百人的袁术门下宾客。吃着袁术的饭心却向着孙策,这当中很多应是孙坚旧部,黄盖、程普、韩当等人想必就在其中。

江东基业真正的创立者实为孙策,自兴平元年(194)起,孙策横扫江东,先后击败严白虎、王朗、刘繇等人,使江东六郡全部纳入孙氏集团。孙策既是主公又是战将,武略兼备,这一时期其他大将反倒没有太出彩的表现,他们都笼罩在孙策的光辉下,使包括黄盖在内的将领作战缺乏详细记载。据黄盖本传所载,黄盖容貌威严庄重,虽然长得一张严肃脸,其实很懂得体恤士卒,很受部下爱戴。所以每次作战,士卒们都奋勇争先以报答黄盖。而黄盖作战也很勇猛,披坚执锐冲锋在前,丝毫不像读书人。

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黄盖继续辅佐孙权,忠心耿耿。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孙策雕像

黄盖重大事件之四——恩威并施治九县

江东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未完全开发地区,正值乱世,山越部族也不安分起来,时常侵扰郡县。黄盖既是武将又有文化,于是孙权总是将黄盖派往遭山越寇略的县去镇守。

黄盖担任石城县令初,因为之前这里官吏散漫、不守法纪现象严重,很难管理,于是分设两名掾史来管理各部门。据黄盖本传载,黄盖对这两人说道:“我这县令没什么才能,只因战功获任,不擅长做文官的事。如今贼寇尚未平定,我军务繁忙,县里日常公文就托付给两位来处理,你们要检查各部门的工作,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你们两人认可的事情就直接去办,如果发生欺下瞒上的行为,我不会用鞭杖来惩罚你们,你们只需尽心做事,给其他人做好表率。”

起初两名掾史畏惧黄盖威严,办公恪尽职守,时间长了他们发现黄盖不看文书,于是开始对部下放松管理,不再严格遵守法度。黄盖也逐渐知晓两人两人懈怠公务、不遵法度的一些事。黄盖以聚餐为名将县中官吏召集起来,在宴席上诘问两人违法之事。两人自知理亏,赶忙磕头谢罪。黄盖正色说道:“之前我就讲过,不会用鞭杖来惩罚你们,我绝不会食言。”于是下令将两人拉出去直接斩首。县中官员无不感到震慑,此后官吏们都遵纪守法起来。

后来黄盖又转任春谷、寻阳等县,前后共历任九个县,凭借其威严果敢的行事风格将这些地方整顿得井井有条。再后来升迁为丹阳都尉,在任上采取抑制豪强扶助贫弱的政策,同时整训军队,成绩斐然,使丹阳郡周边的山越人都来归附。

这个时期,黄盖主要功劳为治理地方,尽管黄盖自谦“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实际上他采取的是文武兼施的策略,凭借武力威严推行政令,连续稳定九个县的局势,堪称东吴“救火队长”。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黄盖重大事件之五——赤壁之战

提到黄盖,赤壁之战是其军事生涯最闪耀的时刻,正是凭借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使黄盖成为东吴知名度最高的战将之一。先声明“苦肉计”是演义的杜撰情节,历史上并不存在,但诈降与献策火攻确有其事。此处要注意历史与小说情节的区别。具体经过,请往下看。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征,赤壁之战爆发。据《周瑜传》载,孙刘联盟成立后与曹操交战,击退曹军攻势。恰逢曹营疾病流行战力减弱,短期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于是双方南北隔江对峙。

黄盖向周瑜进言道:“如今形势敌众我寡,我军难以与其久持。据我观察,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只要一把火就能将他们击溃。”众所周知,由于北方士卒不擅水战,所以曹操将战船以铁索连接起来以减少水面的颠簸感。据史料记载,火攻之计就是黄盖献策。

曹军在北岸,想要火烧战船需要有接近的机会,采用诈降计无疑是最可行的办法。于是周瑜为黄盖准备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塞满用浸泡过油脂的干草薪柴,外面裹上帷幕,穿上树立牙旗,准备诈降。

过程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曲折,周瑜没有打黄盖,黄盖始终都生龙活虎地准备着行动。

诈降自然要写信,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有信件原文,内容较多就不列举全文了。大意是说“我黄盖为孙氏效力很久,孙家对我不薄。但当今形势,孙家以江东六郡欲抗衡中原大军,显然力量悬殊,天下人都看得很清楚。江东大部分将领、官员都看得明白,只有周瑜、鲁肃坚决对抗到底。他们实在不自量力。周瑜安排我为先锋,所以开战之时我将率本部人马径直投奔曹公,希望为您效力。”

这封信写得很高明。首先周瑜、鲁肃都是名士,都以胸怀宽广闻名。尤其周瑜“性度恢廓”,气度非一般人所能比,绝不是演义中心胸狭隘之人。所以如果真以苦肉计方式诈降,用现在的话就叫不符合周瑜的人设,反倒会使曹操怀疑。信中除黄盖投降是假,其他所有内容全部为真,包括孙家对自己并不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对江东主战派与主降派矛盾的挑明,全部为实情。笔者认为这种以真藏假的手段反倒比演义中的苦肉计更高明,当然,因为小说中曹操、周瑜甚至黄盖的人物性格与事实均有较大出入,所以演义的情节也符合小说塑造的人物,只希望大家能区分开史实与演义的不同。

曹操对黄盖的信非常重视,专门召见送信密使,对其说:“我恐怕你们在诈降啊。黄盖若真心来降,我必当重重有赏。”其实曹操也不是毫无怀疑,但一者黄盖信中所言颇为情真意切,二者曹操平定河北袁氏,荆州刘琮望风而降,面对可忽略不计的刘备以及仅占据多半个扬州而已的孙权小儿,曹操是人不是神,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憧憬统一全国了。正是由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同时低估了孙权的抵抗决心,使得曹操最终相信黄盖。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约定投降之日,黄盖果然依约出现。黄盖立于船头,身后数十艘蒙冲斗舰跟随北上。曹操手下文臣武将皆出来观望,准备亲眼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江表传》对这个著名场景有非常生动的记载:“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衆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曹军在轻敌乐观情绪下失去了应有的警戒,又因当天东南风急,几十艘火船不仅将曹军的连环船点燃,猛烈的风还把火引向岸上曹军营寨。

点燃火船后,黄盖等人跳上蒙冲斗舰后面拴着的小船,砍断绳索返回。据《吴书》载,在后来的交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坠入水中。后面的吴军将其救起,但他们不认识黄盖,只把他抬到船中的木床上就不管了。当时是寒冬腊月,身有箭伤又浑身冷水,如果就这样无人照料很可能黄盖就此殒命。恰好黄盖看见韩当的船擦身而过,赶忙大喊其名。韩当听出是黄盖,赶忙过来查看,见黄盖如此状况不禁流下眼泪。韩当赶紧命人为黄盖更换湿透的衣服,派人照料,这才使黄盖得以生还。

赤壁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一场大火烧退曹操,三分天下雏形初现。周瑜是指挥整场战役的统帅,而黄盖则是冲锋陷阵的东吴战将中居功至伟的第一人。战后论功行赏,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黄盖重大事件之六——守备荆南,抚平寇乱

据《三国志》黄盖传载其曾担任武陵太守,但据相关史实,不论赤壁战后还是215年孙刘瓜分荆州,武陵都是刘备的势力范围,其中刘备在入蜀之前的大本营公安县就在武陵郡。江陵、公安二城是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双核,在关羽败亡前断不可能由东吴的黄盖镇守。笔者认为,此处黄盖担任武陵太守很可能为遥领,孙权以此表示对刘备抢占荆南四郡的不满,同时保持对荆州的进取姿态。

黄盖的辖区很可能紧贴刘备控制的武陵郡,地盘很小,所以才有“时郡兵才五百人”的记载。因为兵力太少,山越蛮夷认为有机可乘,向黄盖发起进攻。黄盖不愧久经战阵,居然不慌不忙打开城门,放贼兵进城。等到贼寇进入一半人时突然带兵杀出,与贼人们短兵相接。贼兵被打得措手不及,慌忙逃窜。这一战数百名贼寇被斩首,其余都逃回山中的部落。不久黄盖主动出击进攻叛贼,斩杀贼首,将其余人等全部释放。

从春季开始至夏季结束,黄盖很快就将境内叛乱全部扫平,甚至深山老林里的蛮夷部落也都前往拜见黄盖,表示归顺。后来黄盖又前往长沙郡平定山贼,很快平定益阳县内的叛乱。黄盖因功被拜为偏将军,病逝于任上。

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追思黄盖功绩,封其子黄柄为关内侯。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黄盖篇

黄盖作为江东创业元老,侍奉孙氏三代立下汗马功劳。作为地方太守,在江东还是荆州都能保境安民、镇抚蛮夷;作为火烧赤壁直接实施者,从写劝降信到驾驶火船都非常精彩。抛开演义夸张成分,史实中的黄盖也称得上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良将。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