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路简介(他为何不喜欢被叫“霹雳贝贝之父”?)

内容摘要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三十多年前,一部带着科幻色彩的儿童电影《霹雳贝贝》曾风靡一时,很多观众至今都还记得那个身体带电的小男孩。这部电影的走红,也让人们知道了原著作者张之路的名字。 最近,张之路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三十多年前,一部带着科幻色彩的儿童电影《霹雳贝贝》曾风靡一时,很多观众至今都还记得那个身体带电的小男孩。这部电影的走红,也让人们知道了原著作者张之路的名字。

最近,张之路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新书《香山慈幼院》的出版。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他提到了新书的写作过程,同时表示,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被叫做“霹雳贝贝之父”。

一部纪实性的小说

《香山慈幼院》通过华裔女孩苏珊珊的视角,讲述了一系列故事。

因一部电影知名 他为何不喜欢被叫“霹雳贝贝之父”?

《香山慈幼院》。出版社供图

张之路在小说里设计了两条线索:苏珊珊带着爷爷留下的木串珠回到中国探亲,同时寻找爷爷的至亲好友。此外,苏珊珊会在梦境中回到爷爷年轻时生活的年代,见到当年的人和事。这样类似“穿越”的情节,也让读者比较有代入感。

它是一部小说,但也有一定的纪实性,书里提及不少真实的历史故事,介绍了香山慈幼院建立的历史背景等等。

在这些描绘里,作家写道:“现在的北京实验学校前身是立新学校,立新学校的前身是香山慈幼院。苏珊珊的爷爷就是从香山慈幼院毕业的学生。”

之所以要写这个故事,也与张之路本人的经历有关。上世纪70年代,他曾在立新学校当了将近十年的物理老师,还担任过几届班主任。

“动笔前,我先去查了很多资料。”花了一年时间,他完成了这部小说,以这种方式把多年前的香山慈幼院重新带回读者视野。

不是特别喜欢被叫“霹雳贝贝之父”

包括《香山慈幼院》在内,近年来,张之路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儿童文学写作上。但他最早进入人们视线并名声大噪,是因为一部电影《霹雳贝贝》。

因一部电影知名 他为何不喜欢被叫“霹雳贝贝之父”?

作家张之路。受访者供图

影片于1988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孤独、会放电小男孩的故事。至今,它仍是许多80后心目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被认为是中国儿童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霹雳贝贝》的原著作者、编剧便是张之路。这部电影走红后,他逐渐被贴上了“霹雳贝贝之父”的标签。

“我觉得称呼我‘霹雳贝贝之父’不太准确,也并不特别喜欢被这样叫。”张之路坦率地说,自己只是创作了一本小说和同名剧本,塑造了一个文学形象,整个电影是大家的功劳。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再有人提起这个称呼时,他往往一笑而过,“有一段时间,编剧在影视行业内挺没地位的。换个角度看,这至少代表了一种对编剧的认可和尊重,也可以接受吧。”

“这些年我写了不少作品,有的还不错,但认可度没那么高。见到我的人几乎都会跟我说:哎呀我看过你的《霹雳贝贝》。”他接受了现实,同时也有些小小的骄傲,“可能这部电影真的是当时一部现象级作品吧。”

前几年,曾有人找上门,要拍《霹雳贝贝》第二部,张之路写完了剧本,写的是贝贝儿子的故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霹雳贝贝》第二部还没拍出来。

写电影剧本也写儿童文学

如其所言,《霹雳贝贝》之外,张之路还写过《魔表》《足球大侠》《弯弯的辛夷花》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因一部电影知名 他为何不喜欢被叫“霹雳贝贝之父”?

张之路。受访者供图

认真盘算一下,他说,“我写儿童文学,也写过纯文学小说《替身》。要说电影剧本的话,写完了也拍摄出来的大概有十个,基本都是儿童电影。”

由此,他曾跟人开玩笑,说自己可能是国内涉及文艺领域最多的作家之一。究其原因,张之路解释道:“创作基本有三种思维,一种是文学思维,主要是写小说;一种是影视思维,很多时候要靠台词、画面来说话,更直观、更形象。”

“对我来说,可能因为大学学习物理专业,这种科学的思维帮了忙,讲故事可能更有逻辑性。”他打了个比方,“在我脑子里,三种思维基本可以团结合作,对我的创作挺有好处。”

如今,75岁的张之路还在为孩子们写故事。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能给孩子们写一本好看的书,写出好的电影剧本并让孩子们看到,我就很满足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