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
弗朗茨.
谨以此文
纪念奥地利作曲家
弗朗茨.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1809年在维也纳离世,是一位纯日耳曼血统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小夜曲》、《吉普赛回旋曲》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艾斯台尔哈奇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自幼就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了早慧,6岁时与其叔父一起生活,叔父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两年后海顿被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收为唱诗班歌童,在那里他获得了大量的音乐实践经验,但并未受到系统的音乐理论教育,在因倒嗓而被辞退后,海顿靠打零工和教学勉强度日。期间,他自学富克斯(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的《艺术津梁》一书而掌握了对位法。
于此同时,他逐渐向在维也纳有影响的人士自荐,亦跟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兼声乐教师尼科洛•波尔波拉上过几次作曲课。在1758或1759年时,海顿谋得波希米亚贵族莫尔钦伯爵府圣堂音乐总监一职,他的第一首交响曲即为伯爵的乐队而作。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开始供职于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府,亲王是财势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长,热爱音乐、慷慨资助各项艺术。
艾斯特哈兹宫内有两个剧院,一个用以演出歌剧,一个演木偶剧;有两个富丽堂皇的专用音乐大厅。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乐队原有10人,海顿将其扩建至25人左右;歌剧演员有12人左右;主要演奏演唱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音乐家。
虽然艾斯特哈兹宫地点偏僻,但是贵客和优秀艺术家络绎来访,海顿偶而也去维也纳,因此他能够跟上音乐界的发展步伐,而且海顿还有两个无比宝贵的有利条件:一班热心而技艺高超的歌唱家和演奏家;一个通情达理的主子。亲王的要求固然不胜其烦,但是他体贴热情,鼓舞创作。
海顿与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签订的合同约定不准出售他所创作的任何一首乐曲,也不准送人,而海顿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盛名远扬后,欧洲各地的出版商和个人都来请他作曲,这一条款后来有所放松。他在艾斯特哈兹一直住到1790年尼古拉斯亲王去世,此后海顿自置宅邸迁居维也纳。随后在音乐经纪人约翰•彼得•萨洛蒙的操持下两度参加伦敦的演出季(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1795年8月),虽然很辛苦,但是创作丰硕、收益不小。
在伦敦期间他受到王公贵族的宴请、款待,人们把他奉为名流。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作为回报,海顿写了《牛津交响曲》 (N0.92)。此外,他在指挥音乐会的同时创作了大量新曲,包括12首《伦敦交响曲》。
海顿回国后继续在艾斯特哈齐府供职,但他基本上住在维也纳。彼时,收贝多芬为学生,只是这两位伟大作曲家的相处并不融洽。
随着艾斯特哈齐亲王的故去,继位的亲王尼古拉二世对海顿的音乐不太关心,他只是为了能雇用如此显赫的音乐家为自己服务而增添光华,但这却给了海顿极好的创作空间,使得他能潜心创作。
海顿在1792至1802年间为亲王创作的主要作品是6部弥撒曲,1797年创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被用作奥地利国歌。《创世纪》(1798)和《四季》 (1801),这两部清唱剧即是在这一期间写就,且在维也纳上演轰动一时。在这以后,海顿虽然曾几度公开露面,但健康情况每况愈下,他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弦乐四重奏Op.103,1802年开始创作,但至1803年仅完成两个乐章。
1802年,海顿感觉到一种多年困扰他的疾病开始恶化,以至于他身体上已经不能继续作曲创作。这对海顿来讲无疑是一次重创:正如他自己所说,有如此多的新鲜的音乐创意,如潮水般源源涌来,等着他去完成。尽管海顿在最后的几年里被仆人精心照顾,经常有人登门造访,并得到了许多荣誉,但这绝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在生病期间,他经常靠弹奏奥地利国王颂来寻找精神安慰。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个爱国者的热情创作的。
1809年,七十七岁的海顿在法国占领维也纳期间辞世于维也纳郊区的家中他最后的遗言,竟是在邻居遭到炮轰后他安慰仆人们不要害怕。,拿破仑出于对海顿的敬意在其屋外立了荣誉警示牌。
海顿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现在的海顿公园,维也纳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直到后来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说起,才华横溢的海顿曾在他家做过多年的乐长,他在1820年决定把海顿的坟迁到Eisenstadt的海顿教堂。
当海顿的棺材被打开时,人们发现头颅不见了。后来调查发现,Esterhazy大公的秘书–JosephCarlRosenbaum,是当时头骨学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他买通了监狱管理人和其他两个公务员,在海顿下葬八天后,把棺材打开,偷走了头颅。因为当时找不到被盗的头骨,人们只能将无头的遗体运到Eisenstadt下葬。后来监狱管理人JohannPeter交给警察一个所谓的海顿头骨,但真的头骨在秘书Rosenbaum那里。
他让好友Peter将头骨转交音乐学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Peter的遗孀还是没有做到。头骨后来经过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收藏在它的博物馆里直到1953年。又几经周折,终于在1954年头骨从维也纳被运到Eisenstadt与身体合为一体,经历了145年,海顿总算是有了全尸。
海顿是一位极其高产的作曲家,很难说出海顿创作乐曲的准确数,他生前亦无完整可靠的曲目登记,他的作品的编目工作早已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今人编订的海顿作品评注本至今犹不完全。
海顿的一生相对地说过得是四平八稳,但他的卷帙浩繁的音乐创作中却是几乎每一首都不乏可喜的奇笔。不过,尽管海顿的杰作在数量上和幅度上总是使人瞠目结舌,但他的音乐却并不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那样能长久地牢牢抓住听众。他被认为是“交响乐之父”(事实并非如此)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但海顿的成就不单单体现在他的器乐曲作品,他的声乐作品、清唱剧、弥撒曲和歌剧(他的歌剧目前还在重新发现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器乐作品一样不分仲伯。
他的贡献还在于他善于开拓独奏乐器和演奏大师的潜力,且感到乐在其中。凡是采用过的体裁他都加以发展、扩充和改造。他的交响曲例示了他是如何杰出地把一种特定的形式加以发展,使之具有深邃感情、戏剧效果和优雅情趣及睿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