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8年,大年三十晚,中国的万千人民被电视机中的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春晚小品《王爷与邮差》逗的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此时,压根没人想到,或者没人敢想,这竟会是两人在春晚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这一年,已经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第11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在过往的光影流年里,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作品和深入人心的角色。
用短短十几分钟给全国观众带去了无数笑声,两人的名字也火进大街小巷,几乎没人不知道。
按现在的话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顶流”。
可是命运的变数,说来就来,并且是那样的猛烈。
伴随着小品谢幕,观众的笑声寂寥散去,44岁的陈佩斯挥手告别,从此倏然消失了整整22年。
很快,流言四起,传闻迭出,有人说他因得罪上层,惨遭央视封杀;有人说他不堪体制琐扰,自行离开的;也有人他身体每况愈下,不能演了...
孰真孰假,当时没人敢论断,不过可论断的是,此时深陷舆论的陈佩斯的境况,像极了多年前父亲的那场囹圄之灾。
令他的心理产生巨变,极大地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抉择。
而那场变故,也让父子间的相隔几十年的差异命运,仿佛呈现出了交轨状。
02
1966年,12岁的陈佩斯刚上初中时,父亲陈强因为出演大反派黄世仁和南霸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然而一夜过后,陈强就被红卫兵抓进牛棚,经常拉出批斗,批判的理由很简单:
好人怎么可能把反派演得那么坏?
那时的陈佩斯还不明白时代动荡,为父亲带来了多大苦难,依旧经常在学校里炫耀父亲的明星光环...
直到他看见父亲从批斗场回来,浑身被打的血肉模糊,身上的白衬衫全是一道道的血印子。
陈佩斯所有的美好幻想都破灭了,父亲的经历,让他对所谓荣耀,名誉打心底产生厌恶和排斥。
这种心态转变,也为他日后,退出舞台,蛰伏山野,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埋下了伏笔。
到了1969年,形势更加严峻,15岁的陈佩斯书还没读完,就登上了去往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汽车。
开始了在沙漠中的跋涉之旅,日子过的煞是辛苦,每人每月只有45斤口粮,加上又高强度的劳动,经常饿的两眼发昏...
渐渐地,陈佩斯年少时衣食无忧的经历,在下乡的日子里逐渐被磨灭。
尽管裤带勒肚皮,陈佩斯依旧咬紧牙关坚持运动,还破天荒地得过建设兵团里跳高和排球的冠军。
于是,身体素质渐好的他,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政话剧团,结果都因家庭成分问题,惨遭落选。
陈佩斯陷入了迷茫,他被困在了漫无边际的沙漠中...
但很多看似定局的事情,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下,产生出人意料的拐点。
比如,陈佩斯回不去城里,因为父亲,后来他能回去城里,也是因为父亲。
03
1973年,是陈佩斯待在沙漠里的第4个年头,陈强见儿子一天比一天饥瘦,实在难过不已。
于是,一辈子骨气傲然的陈强,撇下脸面,为儿子开口求了曾经的搭档田华。
田华曾在《白毛女》中饰演喜儿,和陈强是多年旧友,此时,已经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招生办主任。
陈强比田华年龄大,入行早,本是她的前辈,但为了儿子能顺利返城,混上一口饭,陈强顾不得那么多,用央求的语气说:田华,帮个忙,把佩斯收了吧。
最终,在父亲和田华的左右逢源下,陈佩斯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招生考试的机会,并顺利成为了一名剧团演员。
这一年,陈佩斯19岁,结束下乡插队生活的他,连夜返回城里,一刻也不想在这停留。
直到许多年后,他才悟透,其实那段苦日子,才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进入剧团后,因为陈佩斯长相不讨喜,和父亲一样,天生一副反派坏蛋脸,所以他只能演些龙套角色。
但他爱琢磨,无论角色大小,有一回,陈佩斯演一个跑场的匪兵,因为演的活灵活现,被硬生生提拔成了俘虏兵,多了好几分钟的戏。
演戏之余,陈佩斯还爱琢磨笑话,同样的笑话,经他口一说,总是比别人可乐。
在幕后的父亲陈强,见儿子身上的喜剧天赋趋显,踌躇思虑后,决定出山再拉儿子一把。
04
1979年,陈强带着儿子陈佩斯,同台主演了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这是十年动荡过后,中国银幕上的第一部喜剧电影。
这次的父子同台,也为两人日后共同开辟市井喜剧电影,打下了夯实的第一步。
拍戏时,陈强经常躲在摄影机后面,观察儿子的表演。
第一次当主角的陈佩斯,摸不到门道,时常囫囵吞枣,乱演一通,这时候,陈强就会走出来严厉说:
“你过来你过来,怎么这么笨?这个时候你得这么演才行,你看着啊。”
于是,陈强演一遍,陈佩斯跟着演一遍,就这样,在父亲手把手地指导下,陈佩斯演完了这部电影。
除了父亲的帮助,陈佩斯的认真和努力也异于常人。
为了演好角色,他在宿舍贴了整整一面墙的人物分析,把自己所有戏的动作语言全都写在了上面。
后来导演王好为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演员像他这么用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瞧这一家子》上映后,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随后父子俩,再接再厉又拍摄了一系列喜剧电影,斩获诸多奖项。
到了1982年,陈佩斯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喜剧角色二子,自此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同是这一年,山东籍演员朱时茂,凭借饰演谢晋导演执导的《牧马人》中的许灵均,被无数少女当作梦中情人。
此时,距离两人相遇,组成黄金搭档,缔造一系列石破天惊的作品,还有短短两年光景。
05
1983年,29岁的朱时茂,因在电影《牧马人》中表演优异,被转调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做演员。
由于来的仓促,宿舍没有空缺,刚进厂的朱时茂只好暂住在招待所,招待所有一部公用电话。
厂里几千人都用这一部电话,所以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陈佩斯排队时耐不住无聊,就经常跑到楼上跟人聊天,因缘际会结识了同龄的朱时茂,时间一长,同为演员的两人,在熟悉中创作欲迸发。
索性鼓捣出了一幕小短剧,演给八一厂的演员和观众看,不料,效果奇佳,走哪红哪。
后来惊动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就找到陈佩斯和朱时茂,希望将这个节目搬到春晚上。
两人闻讯后,喜出望外,于是又仔细打磨一番,将小短剧命名为了《吃面条》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送审的第一轮就被毙掉了。
原因是太好笑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春晚是个十分庄重严肃的晚会,太好笑,不是好事。
于是来来回回,经过无数次修改和排练,直到1984年春晚当天夜里,还是没有领导拍板定夺,《吃面条》到底上不上。
就在陈佩斯和朱时茂心灰意冷,以为与春晚无缘时,导演黄一鹤一咬牙,一跺脚说:你们上,出了事,我顶着。
就是这一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走向。
那一晚,《吃面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陈佩斯和朱时茂凭借令人捧腹的表演,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籍此一夜成名。
同时开辟了一个新的表演形式“小品”,成为了后来每年春晚大家最期待的节目。
06
在之后的14年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11次登上春晚,两人联手创作了《拍电影》《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诸多经典。
和同样生长在东北的赵本山相比,陈佩斯的小品几乎不用任何俚语和方言梗,完全以精湛的肢体表演和戏剧冲突制造笑点。
严密自然,浑然天成,自带一种高级感。
然而1998年,陈佩斯和搭档朱时茂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完小品《王爷与邮差》后,就突然消失了。
直到2021年,已经67岁的陈佩斯簇着花白的胡子,以“首席金牌导师”的身份,参加了喜剧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
暌违22年,方才再次出现在了央视的舞台...
那么,当年陈佩斯为何消失?消失后他又去了那里?
一切要从小品《王爷与邮差》的创新说起,那时的陈佩斯提出用蒙太奇的拍摄手法结合现场景别转换。
这样喜剧气氛和观众的体验都会更好,但没人同意。
陈佩斯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你明明有着更好的东西,可是对方永远对你关着门。”
创新不了也没关系,最让陈佩斯难以接受的是,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台,未经允许擅自发行了他们春晚小品的光盘。
199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发起起诉,最终胜诉,获赔33万元。
陈佩斯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付出的代价是,再也未能登上央视春晚。
差不多同时,他经营多年的影视公司也倏然倒闭。
后来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非要那样做,现在后悔吗?
陈佩斯的回答是:“他们可以随便对我说NO,那么我也对他们说一次,代价很大,但我不后悔。”
07
离开央视后,陈佩斯不再受人追捧,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找他演出,这年45岁的他,陷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
但也正是这场归零,让他开启了另一个起点。
同年,五一期间,在妻子王燕玲的策划下,陈佩斯在北京郊区延庆县井庄镇西三岔的深山承包了万亩荒地。
远离了世俗的烦扰,在大自然的侵袭下,陈佩斯脑袋里热闹沸腾,灵感不断,他执笔创作出了话剧《阳台》
2001年,47岁的陈佩斯决定做话剧,当时的剧场,几乎是全黑着灯的时代,所有人都劝告他:不怕赔钱就做吧。
结果,陈佩斯的首部话剧作品《托儿》开幕后,上座率达到了95%,紧接着他一口气全国巡演了120场,直接引爆了低迷的话剧市场。
随后,他又接连创作导演了《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6部话剧,每一部都是爆款。
话剧火了之后,不少投资人找来,陈佩斯全部都拒绝了,他说自己是个手艺人,只臣服于艺术。
他是孤独且执着的,拍喜剧,演小品,搞话剧,无论合不合时宜,成不成功。
陈佩斯从来不看时代的脸色,不看任何人的脸色。
如今年近古稀的陈佩斯,依旧在自己热爱的话剧道路上,埋头钻研着...
有人说,是春晚成就了陈佩斯;也有人说,是陈佩斯成就了春晚。
但对于始终穿着粗麻裤和老布鞋的陈佩斯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他从来不把自个当做明星,从来没拿过任何国家级奖项。
正如他后来参加某访谈节目时说:
“最怀念那段下乡插队的日子,那时候的人很纯净,眼里充满真实和善良,周围都是好人。”
陈佩斯的“消失”,不是被命运裹挟,被环境累压,被强制退出,而是一种对初心的坚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