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为啥叫台风(台风的名字是谁取的?)

内容摘要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1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1280公里海面上生成,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预计将于28日在东南沿海登陆我国。大家应该发现了,历年的台风都有一个名字,有的名字我们觉得能够理解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1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1280公里海面上生成,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预计将于28日在东南沿海登陆我国。大家应该发现了,历年的台风都有一个名字,有的名字我们觉得能够理解,比如“悟空”、“海燕”、“玉兔”等;有的名字我们就觉得拗口并且不知道是什么含义,像这次的“杜苏芮”。那么台风的名字到底是谁取的呢,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下。

早期,受台风影响的国家有各自的一套命名方式,如我国按照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比如9710号台风,即1997年的第10号台风,日本也是采用编号的方式进行命名,而地球对面的美国则是采用传统的人名(注:在美国所处的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地区,称台风为“飓风”)。为了让台风有一套国际统一命名规则,世界气象组织下属台风委员会决定自2000年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采用新的统一命名法。

台风委员会成立于1968年,成员都是受台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到1998年,成员数量增加到14个,即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和美国。新的统一命名法,是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1个国家和3个地区提供命名,每个成员国家(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包括140个台风名字的命名表。此后,台风的名字就根据这个表按照规定的顺序循环使用,下图是命名表中的一些台风名字,相信有些名字大家会有些眼熟吧。

命名表中由不同成员提供的名字

这里的名字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容易发音、易于记忆、不会造成误解、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的名字,同时不超过9个字母,不是任何商业机构的名字等,名字提交之后需要所有成员同意才可以通过,任何一个成员反对,这个名字都不能为台风命名。而我们看到的台风中文译名是由中国中央气象台、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确定的统一译名,这也防止出现多个译名导致的命名混乱。

一般来说,对于命名表的140个名字,是循环使用的,也就是第1个和地141个台风名字是一样的,都是“达维”。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一个台风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了太大损失,那么这个名字会从命名表中除名,以后的台风都不会再使用这个名字,而出现的名字空缺则由提供该名字的成员和地区重新推荐。因此台风委员会每年都会对名称进行审议和更新,以保持名称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银杏”、“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白鹿”“木兰”“海葵”,其中“龙王”、“玉兔”,“海马”,“海燕” 已经被除名。“海燕”作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30个被命名的风暴,强度极端,致灾极重,灾情遍及菲律宾、越南、中国等多地,造成菲律宾6000多人死亡,2万多人受伤,经济损失巨大。同时也造成我国30人死亡、6人失踪,经济损失45.8亿元人民币。在2014年台风委员会第46次届会中,菲律宾提出将“海燕”除名并获得通过,第二年“海燕”一名被我国新提交的名称“白鹿”替代。

而本次台风的名字“杜苏芮”是由韩国提供,意思是一种猛禽鹰。它的前任是“彩蝶”,因为发音近似阿拉伯语“先知”被撤掉,于是韩国使用了“杜苏芮”进行增补。从这里也看出来,台风委员会对于名字的审核是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