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的天花板——宋太祖赵匡胤

内容摘要说到宋朝,很多人肯定就会想到“陈桥兵变”、“烛影斧声”、“狸猫换太子“..........然而事实可能与电视剧的差异挺大,除了”陈桥兵变“,其它均与史书相悖啊。 史书上说是宋太祖将皇位传给了兄弟,但是为什么赵匡胤坐上皇位后,在其儿子赵德昭

说到宋朝,很多人肯定就会想到“陈桥兵变”、“烛影斧声”、“狸猫换太子“..........然而事实可能与电视剧的差异挺大,除了”陈桥兵变“,其它均与史书相悖啊。

史书上说是宋太祖将皇位传给了兄弟,但是为什么赵匡胤坐上皇位后,在其儿子赵德昭都成年的情况下。最终却还是将帝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呢?传说中的“烛影斧声”到底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呢?

宋太祖从小体格健壮,马上天子,却会在壮年离奇驾崩,后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赵光义阴谋搞死了赵匡胤。难道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赵光义本名赵框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话说,每一位争议性比较大的皇帝,史书上都多多少少都要神话一下,赵光义也不例外,《宋史》记载“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然而事实是,除了赵匡胤比较出息外,赵光义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跟班小弟。

因为早年赵匡胤游历四方,到最后追随郭威和柴荣。这一时期,赵光义一直呆在老家侍奉母亲,后来随着赵匡胤的官越做越大,赵光义也跟随赵大在军中任职。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但到底论的是什么职位,这个我无从得知。但史书明确记载了赵光义参与了陈桥兵变,而且,很多史书中都认为是赵光义和赵普直接主导了这场兵变。后来赵匡胤顺利登上皇位,赵光义也跟着升官发财。

太祖继位之初,多地起兵反抗,太祖领兵出征,却把自己的弟弟留在了京城开封,负责镇守后方。打仗的风险不言而喻。故太祖将两个弟弟留了下来,担心万一被团灭了。赵光义被留守在大后方,后来太祖顺利平定了叛乱。赵光义任开封府尹。按照历史舞台的惯例,皇位的继承人需要资质,一般都是具有开封府尹资历的且立为隐储。由此可见,赵匡胤充分吸取了五代以来各朝失败的教训,尤其是前朝后周的灭亡,世宗柴荣的突然暴毙,暴露出了继承人的问题,导致了最后江山被夺。此时的赵匡胤已近四十,然而两个儿子均未成年,自己又要领兵出征,平定各方。为防自己万一有个闪失,首先他要考虑自己的事业能不能存在,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儿孙继位,这是个现实问题。

赵光义就任开封府尹后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当然这一切都是太祖默许的。太祖于朝中一点点收回兵权,但对自己的弟弟那却是相当的仁义,允许他在禁军里拉拢降临培养势力,如果是别人,不是掉脑袋也是撤职的下场。朝中大臣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看得懂太祖的心思。并且为了给弟弟铺路,公元973年,太祖随便找了个借口,便罢免了与赵光义政见不和的宰相赵普。并封赵光义为王,位列宰相之上,这妥妥的就是一个皇位继承人了。但是这一年,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已满22岁,四子赵德芳14岁,但两人均没有被封王。

其实从很多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太祖是按照年龄和阅历在培养继承人的。但在亲情面前,有时候谈钱都伤感情。何况是这种至尊无上的位置,而从人性来说,太祖不立自己的亲儿子,而是不断培养自己的弟弟。儿子年幼情有可原,但随着儿子们的年岁增长,阅历和能力的提升,如果你是太祖,你会心甘情愿把大权交给自己的弟弟吗?谁也保证不了,但至少从太祖的诸多举动来看。太祖还是更倾向于弟弟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