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公元976年,在位16年
少年赵匡胤
赵匡胤,小名香孩儿,公元92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赵匡胤自幼喜欢骑射和练武,他来到少林寺学习拳法,太祖长拳三十二式,融合了少林武术的精髓,一直流传至今
赵匡胤不到十岁时,后唐节度使石敬瑭,称帝不久,就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而中原失去了北面防守的天然屏障
投奔郭威
公元948年,21岁的赵匡胤觅得良机,后汉主管军事的枢密使郭威,正讨伐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赵匡胤投入其麾下
公元950年,郭威通过兵变建立了后周政权,赵匡胤成为一名禁军军官
一战成名
郭威死后,养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赵匡胤成为禁军将官之一
公元954年2月,北汉联络契丹进犯后周
3月,两军于高平激战,后周几员大将临阵逃脱,军队大乱之际,赵匡胤临危不惧,果断按照周世宗的部署,将禁军分成两部,一部压住敌人的进攻,自己率另一部左翼包抄,直扑北汉敌营,一举扭转败势
赵匡胤一战成名,他不仅救驾有功,更重要的是,他替周世宗保住了后周的江山社稷,赢得了周世宗对他的极大赏识
殿前都检点
公元959年,周世宗北伐契丹途中重病,不久英年早逝
赵匡胤取而代之,为殿前都检点,掌握禁军最高权力,周世宗临终嘱托保护好他的孤儿和遗孀,而他的安排彻底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导致了五代的终结
年仅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为周恭帝
陈桥兵变
960年正月初一,北汉联合契丹大举南下(可能是赵匡胤安排的),直奔开封而来,赵匡胤被派北上应战
正月初三,大军在陈桥驿宿营
次日黎明,赵普和赵光义率领将校拥入了赵匡胤营帐,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山呼万岁,即“陈桥兵变”
正月初四,大军返回开封
当天下午,赵匡胤以“受禅”名义继位,国号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向赵普咨询平息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之策,赵普建议要夺取藩镇的权力,控制财政权,收夺地方上的精兵
杯酒释兵权
五代时期的起义,造成的悲剧,让赵匡胤时常寝食难安,于是终于决定收夺禁军将领的兵权
961年,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向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一番感慨,暗示他们放弃兵权,享受人间荣华富贵
次日,王审琦等人纷纷上疏称病,解甲归田,把他们调到外地当官,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到五代时期,社会篡窃成风,兵变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太多个短命王朝花开花谢,赵匡胤要改变这个,否则北宋将成为第六个短命的朝代
宋太祖从军事、政治、财政各方面,通过推行一系列措施,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住兵变,终结了历史的轮回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太祖自己是通过武人干政上台的,他对武人干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尤深
赵匡胤早年随周世宗远征淮南,返回京城时,带回几个大箱子,有人诬陷他搜刮金银珠宝私吞,结果全是书籍
宋太祖提拔了一大批文臣官僚,放到重要岗位,提倡宰相需用读书人
于是,好学之风越来越盛,与五代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文人的地位,被提到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
太祖留下祖宗家法,不杀士大夫和言事之人
由于片面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宋朝社会以习武为耻,以学文为荣的风气越来越盛
由于过分注重政务部门和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严重影响了行政效能的发挥,造成了宋朝政治的诸多弊端,在以后逐渐成为隐患,带来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危机,造成宋朝武功不振,从而削弱了抵御外侵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积贫积弱
灭五代十国
北宋刚建立时,仍处于五代十国
宋太祖采用了赵普的提议,先南后北,逐次展开(北边的北汉依附于契丹,打下北汉,会直接面对契丹)
公元975年,除吴越与北汉外,北宋大体实现了国家统一
太祖去世
976年,宋军进攻北汉,而在10月,风雪弥漫,宋太祖请来弟弟赵光义喝酒
当晚,太祖突然去世,北伐半途而废,太祖的死也成了一个千年迷案
宋太祖有限的生命焕发出了巨大的能量,用他的卓越智慧与超人胆识,终结了乱世,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