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狠,还是要算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这么说?
自古皇帝位是最诱惑人的东西,因此,为了抢夺这皇帝位,相关当事人就会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抢夺的欲望是没有上限的,而使用的手段则是没有下限的。先从赵匡胤的皇帝位说起,在整个中国古代帝王史上,还真的少有像赵匡胤这样,开国皇帝位来得快如闪电,还易如反掌,因为绝大多数开国皇帝位都是在血雨腥风中打下来的,唯独赵匡胤的皇帝位是个例外。
别说汉唐开国的血雨腥风,就是残唐五代,各个王朝虽然短命,但好歹也都是各个王朝开国君主经过差不多20年苦心经营,才最终得以面南称王的。而赵匡胤从21岁从军到33岁称帝,只用了12年,这其中经历的曲折与艰难远远无法与五代时期各个王朝的开国君主相提并论,简单来说就是,赵匡胤的运气太好了!好到类似于白捡来一个皇帝位!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堂忽然获悉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茫然不知所措,只得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朝中大将只有赵匡胤才能解此危难,却不料赵匡胤推脱说自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好授予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开封,行军至陈桥驿时,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阴谋就此发动,在弟弟赵光义和赵普等亲信的精心策划下,赵匡胤得以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这就是陈桥兵变。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把柴宗训安置于房州。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赵匡胤能唾手而得这个皇帝位,根本原因是他抓住了一次聚齐天时地利人和的天赐良机并果断出手。事后来看,陈桥兵变完全就是赵匡胤和他的亲信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而已。
对于这场阴谋有可能会引发什么后果,赵匡胤和他的一班亲信事先都进行过不止一番精心推演,什么后果都考虑过了,唯独没有考虑的是会引起什么道德上的后果。周世宗柴荣不仅雄才大略,还可算是比较英明的君主。赵匡胤作为柴荣的股肱重将,在柴荣尸骨未寒之际就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后周的江山,这无疑是做了一件道德败坏的事情。
但对于一个能夺人江山、抢人帝位的人来说,道德败坏算个屁啊?要是在乎这个,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了。更何况,自古以来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天下都姓赵了,谁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发动陈桥兵变的事情说半个不字?当然了,300多年后,赵宋还是被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了一番,只因那时南宋已经面临灭国之祸了。
当时,元军已经进抵临安,崩塌在即的南宋小朝廷遣使求和,乞求再像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对金人那样,以割地赔款俯首称臣来换得南宋苟延残喘,但求和遭到元军统帅的轻蔑拒绝,他说,你们赵家的天下当初不就是从孤儿寡妇手里夺来的吗?今天再次从孤儿寡妇手里丢失,这是天意如此啊!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8年后,赵德昌出生于晋王府,他是晋王第三子。晋王是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时任开封府尹,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市长。晋王最重要的身份是皇弟,上朝时位列宰相之前。也就是说,赵德昌是太祖赵匡胤的第三个侄儿。按常理,不管是谁都绝对想不到,37年后,赵匡胤从后周手里夺来的皇帝位会辗转到了他第三个侄儿手里。
赵匡胤的皇帝位会辗转到了他第三个侄儿赵德昌的手里,其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是,赵光义夺取了本该属于赵匡胤儿子的皇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至今扑朔迷离的“烛影斧声”一案。当年,赵光义也共同参与了策划“陈桥兵变”,大宋开国当年的5月和10月,赵匡胤两次御驾亲征时,都是由赵光义留守开封,获得赵匡胤的信任,因而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兵权。
赵光义以开封府尹之职,仗着兄长的信任,广交各路豪杰、人才,刻意培植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实际上,从大宋开国之初,赵光义就对皇帝位颇为觊觎,为此,他不遗余力与宰相赵普明争暗斗。公元973年,赵普得罪赵匡胤而被罢相,赵光义的亲信替补而上,这就意味着,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开始控制了朝堂中枢。
期间,赵匡胤与赵光义并非好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相反,兄弟二人是有矛盾,有裂痕的,赵匡胤曾借赵光义强买青州女子之事刻意对他进行敲打。但公元976年的那个下雪的夜晚,发生了一件扑朔迷离的悬案:赵匡胤于当晚突然召见赵光义,嘱托后事。近臣只见烛影下赵光义有时离席如同谦逊退避之状,随后赵匡胤将柱斧朝地上划,大声对他说:“好为之。”
结果,第二天凌晨就传出赵匡胤在睡梦中驾崩于万岁殿的消息,这就是历史上至今未解的悬案“烛影斧声”。关于此案可以肯定的是:一是赵匡胤属于突然暴毙,他必定没有留下传位于赵光义的遗诏,但赵光义通过宫廷内线实施“露月政变”截胡了本该属于赵匡胤儿子的皇帝位;二是赵光义夺得帝位后立即对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他的三弟赵廷美痛下狠手。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生了5个儿子,第1个和第5个都夭折了,中间三人依次是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廷美。赵光义即位后,加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秦王,乍一看,这不是和当初赵匡胤对他如出一辙吗?但很快就有了答案:表面看,赵廷美似乎取得了皇储的地位,但实际上,赵光义只不过是在等收拾赵廷美的机会而已。
这个机会就是,赵光义要先收拾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他们俩是威胁赵光义帝位的最大隐患。公元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辽国,回师后,同在军中的赵德昭向他提及行赏功臣之事,他莫名勃然大怒,怒斥赵德昭有不臣之心,迫于他的淫威,赵德昭只能自刎谢罪,时年28岁。事后,赵光义抱尸痛哭,说,“你何必这样呢?”
公元981年3月,23岁的赵德芳“寝疾薨”,因病医治无效死亡。9月,赵光义早年的幕僚柴禹锡告发秦王赵廷美“将有阴谋”,赵匡胤两个儿子没了之后,悬在赵廷美头上的剑终于也斩了下来。公元982年3月,金明池水殿落成,赵光义将泛舟,就有人告发赵廷美“欲以此时窃发作乱”。于是,赵廷美被贬官流放。再接着赵普又告发卢多逊与秦王勾结。
赵廷美的打击接二连三,于是,被勒令归私第,子女被取消皇室待遇。5月,接替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的李符上奏,说赵廷美“衔恨怨望,乞徙远郡”。终于尘埃落定,赵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于房州。公元984年年初,38岁的赵廷美忧惧成疾,死于房州。从公元981年3月开始,到公元984年年初,赵光义差不多用了3年的时间来收拾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
赵光义收拾亲弟弟赵廷美的手法很讲究:用的是钝刀子割肉的手法,慢慢来,让自己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出“仁义”的一面:赵廷美接二连三遭到告发,赵光义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不得不一次次被迫惩处这个弟弟。实际上,这些接二连三的告发全都是子虚乌有、妄加猜测而已,而操纵这一切告发的真正幕后黑手其实正是赵光义自己。
这些告发赵廷美的人其实也正是赵光义手下的奴才,他们号准了主子的脉,不需要主子开口,他们就知道要怎样为主子分忧。比如赵普,在太祖赵匡胤朝,他和赵光义明争暗斗,但到了赵匡胤晚年,赵普失宠,被贬至地方赋闲。赵普岂能甘心?日夜都在盼望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只能是赵廷美,于是,他通过诬告赵廷美得以重登相位。
至于为什么说赵光义把亲弟弟赵廷美安置于房州,就是尘埃落定,这是有历史因缘的。当时关于朝廷流放罪臣的地方有个说法,叫“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窦雷化,说着也怕”,这是八州恶地,流放到了这八个地方,不死也要脱几层皮。房州虽不在这八州之列,但它有个杀伤力极大的风水之说,此地被称作“困龙局”,顾名思义,凡威胁帝位的人就要受困于此。
早在唐代,唐中宗李显就曾被其母武则天流放至此,在这里苦熬了14年。陈桥兵变后,后周那只有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也被赵匡胤安置在此处。赵匡胤把他赶下帝位后,假惺惺地赐给柴氏“丹书铁券”,说是免死金牌,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但被赵匡胤安置在这里,等待柴宗训的只有死。13年后,20岁的柴宗训果然悄无声息地在这里死去。
李显和柴宗训好歹都是当过皇帝的人,被流放安置在房州,的确可以称为“困龙局”,可赵廷美没当过皇帝。但这并不影响赵光义把亲弟弟赵廷美安置于此,因为赵廷美有可能可以当皇帝,这就对赵光义构成威胁,那就必须死,只不过,赵光义采取了钝刀子割肉的手法,慢慢弄死了赵廷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弟弟都遭赵光义的毒手,赵光义自己的儿子呢?
赵光义长子叫赵元佐,又聪警,又精于武略、长于骑射。但他心肠太好,他在父亲赵光义迫害叔叔赵廷美时挺身而出,向父亲求情无果,得知赵廷美终究死于房州后,悲愤交加,竟至癫狂。不久,父亲在宫中设宴,他未被邀请。宴席散后,赵光义的次子赵元佑去看望大哥,特意聊起宴会。赵元佐大受刺激,当晚竟然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于是,他被废为庶人。
赵元佐被废为庶人,这就意味着赵元佑继承帝位的机会就来了。果然,不久他就被父亲安排领开封府尹兼侍中之职,这就是准皇储的信号。但诡异的是,赵元佑不久就被毒死了:赵元佑宠爱侍妾张氏而冷落正室李夫人,愚蠢又恶毒的张氏竟然想要毒死李夫人以谋求上位,结果误毒赵元佑。于是,三皇子赵德昌也就是赵恒替补,终于顺利做了太子,不久继承帝位。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