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是春秋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著名的成语“大义灭亲”的典故就来自于他的故事。他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交好,并且共同谋划弑杀了卫桓公篡位自立。由于州吁得位不正,所以卫国政局不稳,于是石厚向自己的父亲石碏请教对策。石碏却趁机下了一个套,把公子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骗到了陈国去,然后请求陈国国君拿下了这对篡位的君臣。后续的处理石碏也是公私分明,公的方面派出了朝廷官员右宰丑在濮水之滨处死了公子州吁,私的方面派出了自己的家宰獳羊肩处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于是石碏成为了大义灭亲的典型代表,但石碏真的值得这样赞扬吗?
卫国的危机
卫庄公的嫡妻是庄姜,来自齐国,她有一幅美丽的容貌,但没能为庄公生下子嗣。卫庄公从陈国迎娶了两位侧室,一个是厉妫,生下了儿子孝伯,孝伯早死;另一个是戴妫,生下了未来的桓公公子完,也得到了嫡妻庄姜的喜爱,把公子完当作了自己的儿子。而公子州吁则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侍女生下的儿子。公子州吁爱好军事,得到了庄公的宠爱。这样一来,公子州吁就对公子完构成了威胁,所以庄姜很厌恶公子州吁。卫国的未来传承出现了两个竞争者,这给卫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老谋深算的石碏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向卫庄公进谏: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这一段长篇大论可谓是振聋发聩,是提醒每一个上位者应该注意的事项。上位者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给自己的团队造成困扰。要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不能模棱两可。卫庄公如果想让公子州吁继承国君之位,就早早地定下来;如果不想公子州吁继位,也早早采取措施,不要宠爱过度,给州吁错觉,让州吁产生非分之想。作为上位者就要打造未来可以明确预期的发展方向,给继位者明确的信息,不要让他们陷入争斗之中。而卫庄公的做法只会让公子完和公子州吁陷入争斗,对于卫国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对于石碏这样明智的劝谏,卫庄公拒绝接受。于是卫国滑向了混乱。
弑君
从石碏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石碏应该是一个智者,他对人性对大势方向把握得很准,那么石碏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做得很好。如果您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他劝卫庄公采取措施,约束公子州吁。可他自己也做不到他劝谏卫庄公做的事。他自己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交好,成为了公子州吁团队的核心骨干力量。对于公子州吁想要做什么,石碏的心里一清二楚,那就是弑君篡位,那样的话石厚一定是那个助纣为虐的人。
石碏这么个聪明人会让家里出这么一个叛逆吗?恐怕他还是不想的,于是他开始禁止石厚与公子州吁交往。可石碏却做不到!这不就是键盘侠吗?嘴上说别人说得挺痛快,轮到自己去做,也一样地拉胯!于是事情只能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公元前735年卫庄公薨逝,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石碏无法阻止石厚与州吁交往,便告老退休了,没有帮助卫桓公约束防范公子州吁,而是两手一摊不管了。于是公元前719年公子州吁聚集流民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国君。石厚成为了那个助纣为虐的叛逆。
尾声
石碏一番操作猛如虎,最后还是个如此差的结果。石碏精明吗?从明哲保身来看是精明的,但从儒家要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他也只做好了第一步修身而已,连齐家都没有齐好,使得石厚成为了石家的一个耻辱。治国更谈不上,看到了卫国的危机却不能解决,那还不如看不到呢。也许国君也不想让他治国,没给他权力和机会,所以他没有发挥才干的舞台。石碏只能说私德无亏,至于其他也就那样吧。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