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春秋各国的宫廷政治斗争史,可以说,卫庄公的幼子州吁是整个春秋时期开弑君先河而又凶残无道的人。在他弑杀了兄长卫桓公自立为王的六年后,鲁国、宋国和晋国也都相继发生了弑杀国君的惨剧。那么,这一切又跟石碏灭子有什么关系呢?
话说卫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周成王当政时封康叔为卫国国君,算来也是有正统根基的。周幽王时,卫武公率兵帮周平王平定戎人之乱有大功,被封为公爵。他的儿子卫庄公即位后,娶了齐国女子庄姜为妻。庄姜长的非常漂亮,《诗经-卫风-硕人》篇专门描写颂扬她的美貌,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著名的词句,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被后世评论者认为是千古绝唱。
但遗憾的是,庄姜虽然貌美,婚后却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开枝散叶是君王延续家国香火的当然之举,卫庄公便又娶了陈国女子厉妫为妻,并临幸她的妹妹生下了后来的卫桓公。不幸的是,这姐妹俩先后去世,庄姜貌美心也善,便把桓公作为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卫庄公也顺理成章地将桓公立为太子。
如果事情就这样走下去,也许后来的一切变故就不会发生。但卫庄公又另外宠幸了一个小妾,生了州吁。男人多爱幼子,州吁从小就很受庄公宠爱,喜欢舞刀弄枪,兵事武力。卫庄公不仅不制止,反而准备任命他为将领。为此,大臣石碏出场了,他劝谏庄公说:“君上,臣听说啊,宠爱儿子,应该以道义来教育他,以免走上邪路。骄横、奢侈、违规、放荡,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而这四种恶习的起因,往往是宠爱过分,给予太多啊!”
石碏的这段教子理论无疑是作为父亲的最高境界了,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普遍意义。但良药苦口,卫庄公听了很不高兴,心里说,我又不是不知道,要你说,烦人。我喜欢小儿子,又不准备传位给他,让他自由快活一点有什么不对? 危言耸听!
卫桓公即位后,对这个骄纵任性的弟弟宽待了两年,终于不再容忍,免去了他的职位。州吁失去了父王的庇护,自知情况不妙,赶紧逃到国外,与郑国被赶出来的共叔段臭味相投,收罗了一些逃亡人员,于鲁隐公四年,又打回卫国。他采取偷袭手段,弑杀了卫桓公,并自立为国君。
州吁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的君王,名不正言不顺,当然不被周王朝承认,也不被各诸侯国及本国民众认可。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地位合法化,让国家安定下来,就成了州吁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他的心病。
大臣石碏有个儿子叫做石厚。奇怪的是,有个石碏这般教子有方的严父,石厚却一直喜欢跟州吁这样的人交朋友。石碏曾多次劝戒儿子离开州吁,石厚根本不听。到卫桓公当政时,石碏已告老辞官了。
此时,为了帮州吁稳定君位,石厚竟然专门跑去向老父亲石碏讨主意。石碏知道了儿子的来意,无比痛心。他没想到自己一向注重以正道教导儿子,而石厚竟如此是非不分,执迷不悟。他冷冷地说:“能朝见天子,就能取得合法地位。” 石厚一心要帮州吁想办法,根本没注意到父亲的态度有什么不对,又接着追问:“怎样才能朝觐天子呢?” 眼看着儿子已经无可挽救,石碏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内心挣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他不再犹豫,终于狠下心给儿子设了个局:“陈桓公目前正受天子宠信,陈国又与卫国交好,曾一同攻打郑国,让陈桓公代为请求,一定可以。” 石厚信以为真,立即陪同州吁到了陈国。
与此同时,石碏先行一步派人告诉陈国,说此二人确实杀了我们卫国的国君,请贵国趁机设法对付他们。
在此之前,春秋时期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弑杀国君的,况且卫国国君又不是十恶不赦之徒,他们明目张胆弑君夺位可谓大逆不道,没人能接受,即使是与他关系不错的陈国,无论从道义还是自身安全来说也不能容忍。于是陈国按照石碏的谋划,将二人抓了起来,并请卫国派人处置。卫国立即派人赶到陈国,在濮地处死了州吁。而石碏则派家臣杀了石厚,同时迎立卫桓公的弟弟“晋”为国君。
石碏应该说是个至纯的臣子,他为了捍卫其遵循的道义规则铲除弑君夺位的州吁,不惜连自己的儿子石厚也一起除掉,失父子亲情而成全了国家大义。在这一点上,比起骄纵幼子给国家带来祸乱的卫庄公,石碏的格局显然要大的多了!
“大义灭亲”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