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老子是唯一能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思想家。但在《史记》中,两人的传记不可同日而语——
《孔子世家》8000多字,从孔子出生到孔子去世之后,事迹丰富翔实,甚至详细到可以编列年谱的程度。同时,《史记》中还有一篇6000多字的《仲尼弟子列传》,有名有姓的弟子就有70多位。
老子的传记实在很单薄。他不仅被编在《老子韩非列传》的合传中,而且实际上是一篇老子与庄周、申不害、韩非四人的合传,因此有的版本也称作《老庄申韩列传》。
这篇四个人的传记,总共只有2000多字,老子的部分不过500字。其中,还包含“孔子适周”向老子“问礼”一段近200字。如果把这段故事移出去放在《孔子世家》中,那老子的纯粹传记就剩下300字了。
很多人会问:老子为什么被称为“老子”?司马迁没有说,后人有多种解释。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李耳的母亲怀胎81年才生下他。李耳一出生就是满头白发,所以被称为“老子”。
第二种说法是,唐代张守节援引唐代道士张君相的观点,认为“老子”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善化济物无遗也。
对于这个观点,前人已有不同见解。老虽然可以训为“考”,但这个“考”仍然是老迈、年纪大的意思,而不是“考证”。也就是说,老可以训为“寿考”之“考”,却不能训为“考证”“考据”之“考”。
第三种是蒋伯潜的观点,此说大致可信。盖因老子本隐君子,“以自隐无名为务”,故人多不识其名,见其为年老之学者,故泛称“老子”也。“子”者犹云“先生”也,“老子”云者犹今人称“老先生”耳。
从老子名耳来看,“聃”应该是老子的字,而不是死后的谥号。因为名耳与字聃关系密切,符合取字的一般规律。而且,老子在周朝是“守藏室之史”,未必有什么谥号。
点评
另外,有人提出,《道德经》无论是从篇章结构上看,还是从整体构思上看,都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更像一部摘抄汇编的名言录。或者说,《道德经》是一部历代道家名言集,老子的言论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此,信者存信,疑者存疑,可以进一步探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