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宋国司马老佐之子吗?

内容摘要史源:《左传•成公十八年》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

史源:《左传•成公十八年》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谷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还。

译文:成公十八年夏季,六月,郑成公入侵宋国,到达宋国曹门外。并且在此会合楚共王一起进攻宋国,占领了朝郏。楚国子辛、郑国的皇辰入侵城郜,占取幽丘。一起进攻彭城,使奔楚的宋国朝臣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等留守彭城,并留下了三百辆战车,然后楚王回国。七月,宋国的老佐、华喜包围彭城,老佐战死于这次战役之中。冬季十一月,楚国的子重救援彭城,并进攻宋国。宋国的华元去到晋国告急。这时韩献子执政,说:“想要得到别人的拥护,一定要先为他付出勤劳。成就霸业,安定疆土,从宋国开始了。”晋悼公领兵驻扎在台谷以救宋国。在靡角之谷和楚军相遇,楚军退走回国。

论述:这就是公元前573年,宋楚彭城之战的情况,由于楚国出兵占领了宋国的彭城,随即宋国派出主力兵马,以司马老佐为主帅,华喜为副帅去收复彭城,宋军以兵马绝对优势,对彭城守军进行围困,冬十一月,彭城守军即将到了出城投降的境地,大队楚军在外围却又对宋军进行了分割包围,宋军受到了城外城内楚军的夹击,不得已,宋军只有采取突围,在突围之中,司马老佐中箭身亡,宋军主帅战死,宋军顿时溃败。上述史料即是考证老佐是老子父亲的重要史料,这也是因为在老子同时期的社会名人孔子说老子是宋国人的印证。然而这一史料的印证,确实是说服力显得不足,不能完全令人认可。那么在其他史料中,是否又有这方面的信息呢?

史源:《老子》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译文:宋国戴氏集团统治,能够有效的做到军政团结如一,其政权就毋庸置疑不会分离。

论述:这就是《老子》书中给我们提供的讯息,这就是老子的智慧预判,从公元前799年,宋戴公继任国君之位,宋国的政权一直牢牢的掌握在戴氏族人手里,直到公元前286年宋康王时期宋国灭亡,前后经历了513年。而在此期间,晋国走向了三晋分家,齐国走向了田氏代齐。

考证老子与宋戴公的关系,宋戴公之子——好父说,好父说之子——华父督,华父督之子——华世家,华世家之子——华季老,华季老之子——老佐,老佐之子——老聃,老聃之子——李宗。通过考证,宋戴公就是老子的第七代祖。

史源:《老子》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楚荆生之。

译文:以道行事的老佐,作为宋军的主帅,他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这样的行为符合道义。宋楚之间的彭城之战,那是由楚国人率先侵略宋国的彭城挑起。

论述:这就是《老子》书中给我们提供详细的讯息,清晰介绍了宋楚之间的彭城之战,以及对宋军主帅司马老佐的记载。这也就是老子的“言有君,事有宗”智慧体现,如果你读《老子》,感受不到这些,那只能说你没有读懂《老子》。

史源:《老子》胜而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69)

译文:战胜对手不要当作美事去宣扬,如果作为美谈,就是乐于杀人。若是乐于杀人,则不可能得志于天下。所以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所以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言辞以丧礼表达。杀人众多要以悲痛的心情哭泣,庆祝胜利要用丧礼的仪式。

论述:这一段文章,就是老子对战争的看法,文中提到的上将军就是意指的彭城之战宋军主帅,老子的父亲司马老佐。文中提到的偏将军就是意指的彭城之战宋军副帅,老子的族门叔叔华喜。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