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击贼能比岳飞
在宋代文学史上,辛弃疾如彗星般异彩纷呈,他是豪放派的独行者,是激情澎湃的诗歌战将,扬起了壮丽的宋词风云,与苏轼肩并肩,共创一代豪情壮丽之巅。
众人皆因其妙笔生花而知晓他,然实际上,辛弃疾更是一位善于驰骋沙场的南宋英雄,铮铮铁骨的抗金名将。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孤儿寡父,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辛赞,身处靖康之难后北地,为保族人免遭屠戮,不得已役使于金朝。虽然心系故土,辛赞却始终怀揣对宋金仇恨,为寻找反抗的机会而苦心经营。
寄予满怀期望的辛赞希望辛弃疾能够如同古代英雄霍去病一般,驰骋战场,捍卫家国,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因此取名“弃疾”。他时常带着辛弃疾一同“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激发他的雄心壮志。
在辛赞的熏陶下,辛弃疾从小就怀揣着恢复中原、为国雪耻的志向。成年后,他两次以科举之名潜入金朝,为后来的《美芹十论》《九议》等著作奠定了基础。
在一次叛变中,他带领着五十精兵深入万人之敌,将叛徒生擒,并成功全身而退。这一壮举使他二十三岁时一举成名,仿佛燃烧的英雄火焰,令人瞩目。
即便千年过去,对他的仰慕之情仍然挥之不去。
于次年,他带着传奇的气质步入南宋政治舞台。
然而,命途多舛。怀揣收复失地、雄心勃发的他却未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只能被局限在地方官职,无缘领军征战。英雄一生,却只能在寂寞的角落中唱响挽歌。
他经历了四位皇帝,却从未获得过他们的器重。官场之路曲曲折折,十三年内十四次调任,多是文官,使得他的上战场杀敌梦想始终无法实现。最终,他多次受到主和派的弹劾,罢官二十年,直至生命终结,依旧未能再次得到重用。
然而尽管不得志于官场,每到一地,他仍然努力奋斗,兢兢业业,有所建树。
在滁州任知州不到半年,使滁州焕然一新;在江西任提点刑狱,不到三个月平定了茶寇之患;在湖南担任转运副使,创建飞虎军,成为一支军事精锐。然而,这位近乎全能的人却屡次遭遇不得重用的命运,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建立义军、追捕贼寇、生擒叛将……
年轻而豪迈的辛弃疾,在这卷波澜壮阔的青史中,开启了璀璨夺目的篇章。
在少年时,他曾梦想成为战场上的巨星,然而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那振聋发聩的文学才情。
下马写词不输苏轼
辛弃疾的词如烈焰燎原,豪放激昂,却又不受拘束,既有深沉的忧郁,又有明快的欢愉,仿佛一场心灵的狂欢派对,兼而有之。他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将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风月星辰、草木花卉都赋予了情感和独特的性格,寄托着自己的心情。
辛弃疾的词作如燎原之火,振聋发聩,宛如烽火连天。在《贺新郎》中,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这不是诗,而是一场激荡心灵的暴风雨,天风海雨般肆虐着读者的感官。
夜半狂歌悲风起,《贺新郎》中铮铮阵马檐间铁的豪情,南共北,正分裂,这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犹如雷霆轰鸣,震撼着每一颗心脏。
在《兰陵王》中,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这不是抒发情感,而是火山喷发,熔岩般的痛楚深深刺痛着心底,让人无法自拔。
辛弃疾的词,犹如天风海雨,带着极强烈的力度,狂飙骤雨般击打着读者的心灵。他信奉老庄,旷达语中却隐藏着内心的冲动和悲愤。在《水龙吟》中,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这不是平淡的哲理,而是富有深情的呐喊,一声声咆哮从心头迸发而出。
《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不是淡然的宣言,而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壮交响曲,白发如鬼魅般无情地垂下,生命如流水般一笑间消逝。
辛弃疾的英雄豪壮与绝望,交织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然而,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可怜白发生,如同一记惊天动地的雷霆,令人不寒而栗,壮志成空的残酷现实犹如冰水泼在烈火上,让人心头震撼不已。
辛弃疾还善于汲取民间口语,将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融入词作中,如妩媚般的风情在他的笔下得以绽放。他巧妙运用典故、引用前人诗句,将传统的文学元素融入词中,用一抹改良的巧思赋予新的生命。然而,有时过多的用典和议论使得他的作品显得有些晦涩、呆滞,仿佛迷雾中的一抹幽光。
辛弃疾的诗作,如《送别湖南部曲》,自抒政治遭遇,与《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相辉映,唤起读者对英雄壮志的共鸣。“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干人不知”(《鹤鸣亭绝句》),在英雄失意的感叹中,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形成和谐共振,“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与《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共鸣回荡。这些歌词题材,正是他在闲暇时反复咏吟的心声。
“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和任师见寄之韵》),辛弃疾以鲍照自谦,展现了他豪情万丈的气魄。他的诗风格俊逸,独具致远之姿,在“江西”“江湖”两派之外,展现了游走风尘的不羁之气。而其抗战诗更是悲壮雄迈,威猛非凡,堪称时代的烽火之作。辛弃疾以词为主,却在诗歌领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词作相比,但独树一帜,燃烧着他不屈不挠的精神火焰。
除去辛弃疾在诗词领域的耀眼成就,他的文笔同样磅礴激昂,豪情满溢,着实令人钦佩。根据邓广铭所辑,辛弃疾的文学作品涵盖17篇,除了少数启札和祭文外,多为奏疏。这些奏疏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情况。他系统地陈述了对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和谋略,展现了他具备经纶天下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胆略。
辛弃疾明确宣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九议》其二)这句话彰显了他对时局的深刻认知。他的文笔如同他的性格,充满着虎虎生气。后人将其视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杰出代表,只可惜被他卓越的词名所掩盖,鲜有人熟知。
“笔势浩落,智略辐辏,有权书衡论之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这正是辛文的独特之处。他的文笔宏大豪放,智慧谋略辐辏,充溢着权威的言辞和深邃的思考。辛弃疾的文学风格被誉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杰出之作,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文学巨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