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生,他是个武将。

内容摘要勇冠三军当去病,文武双全唯弃疾。弃疾似去病,奈何宋皇非汉武,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辛弃疾也曾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霍去病一战封侯,再战封神。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辛弃疾却只能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秦淮江军营。

勇冠三军当去病,文武双全唯弃疾。弃疾似去病,奈何宋皇非汉武,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辛弃疾也曾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霍去病一战封侯,再战封神。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辛弃疾却只能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秦淮江军营。可怜白发生,可谓卿怀冠军心,君乏汉武志。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却都忘了他毕生的梦想是成为像霍去病一样的英雄。但事与愿违,才是他一生故事的底色。

1140年,一个小男孩出生于山东济南。因祖父及其钦慕西汉的名将霍去病,为其取名为辛弃疾,希望他能像汉代名将霍去病一样,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每逢闲暇之余,祖父会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自小文武兼修,熟读兵法韬略,并立下恢复中原、兴复宋室的志向。

1154年,14岁的辛弃疾以科考之名前往金国首都燕京,勘察燕山地形,绘制地图,收集金军情报,为日后反击金军做准备。

1161年,完颜亮带领百万大军南下侵宋,后方空虚,不堪金人压迫的北方汉人纷纷起义,济南壮士耿京被推举为山东、河北义军统领,自称天平军节度使。

21岁的辛弃疾散尽家财,招来2000兵马投靠耿京。辛弃疾因为能书善文,在军中担任长书记,主管文书,当时和辛弃疾一起投军的还有一个叫做义端的和尚,曾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了当义军的苦,便偷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投奔金军。辛弃疾得知此事后,策马扬鞭,连夜骑马捉拿异端,奔袭三天后才追上。嫉恶如仇的辛弃疾知道好友卖主求荣后,手起刀落,将其斩于马下,面不改色,扬长而去。

1162年,完颜亮在采石败给虞允文,退往扬州,金兵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被部下刺杀。耿京觉得这是前后夹击金兵的大好时机,派辛弃疾南下联络宋军。辛弃疾完成使命后,随即北返,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不但没有掉头南下,反而带领50名轻骑,以雷霆万钧之势,以5万之众的金军大营中活捉的张安国,并将其押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这一战,辛弃疾名声大震,朝野闻名,但遗憾的是,这既是英雄的起点,却也是英雄的巅峰。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像辛弃疾这样的人才,注定要得以重用拜将封侯时,朝廷却将他任命为江阴签判,做了一个负责起草公文的文官。因为辛弃疾作为一位从沦陷区南下的“归政人”,注定要受到南宋君臣的猜疑、排挤乃至诬陷和迫害。

1165年秋冬,辛弃疾察觉到孝宗有北伐的想法,他从审视察情、观衅自治等方面写了一篇富有战略意义的长文《美芹十论》,呈递给宋孝宗,结果石沉大海,不知所踪。此后,他一直在官场兜兜转转,13年内调任14次,却多是文职。他上战场杀敌的理想始终没有得以实现,到最后几遭主和派弹劾,不得不罢官归隐。但尽管得不到重用,他每到一处任职还是会兢兢业业,力图有所作为。任滁州知州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他就让滁州焕然一新。任江西提点刑狱时,不到三个月,他就平定茶寇之患。任湖南转运副使时,他创建飞虎军,成为当时最好的敢死部队。由此看来,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治理民生,亦或武文弄墨,辛弃疾都能信手拈来。

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归隐江西上饶,自号稼轩居士。放下刀剑,拿起笔墨,或寄情于山水,或感叹韶华轶事,或抒发壮志难酬,或追梦热血少年,诗词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1192年春,已在黛湖闲居十年之久的辛弃疾又被重新启用,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在这里,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并推行“经界”之法,还开始了扩军练军。但他这一系列举措又招来了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对和嫉恨,不到一年,被以所谓“残酷贪饕”的罪名罢免其所有官职。52岁的辛弃疾回到江西乡下,又开始了退役生涯,但在辛弃疾的心中,北定中原的热血却始终从未熄灭,就连做梦都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1203年,宰相韩侂胄筹划北伐,需要启用一些主张抗金的元老重臣意造声势,64岁高龄的辛弃疾再度被启用。辛弃疾接到诏令后,他兴高采烈地跑去觐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大发豪言。这一刻,他像极了那个25岁时刚刚来到南宋的血气方刚的少年,勇敢无畏,充满热血和胆气。然而,朝廷并不是真正信任和倚重他,而只是采其人望为北伐装点门面,将他派往镇江担任知府,且在任上才一年多就被贬职。韩侂胄等人不做准备就急于用兵,让他感到十分忧虑却毫无办法。他的这些思想情绪都集中反映在了他登镇江北固亭而作的千古名篇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7年,68岁的辛弃疾病入膏肓,大仇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他挣扎着想起身想再摘剑而不能,只好运出最后一口气,大喊两声:杀敌杀敌,然后戛然气绝,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回望他那传奇且曲折的一生,或许是一场缓慢的下落,英雄一般的出场。他有能力,有手段,有野心,有抱负,但南宋的朝廷撑不起一个有骨气的灵魂。屠龙少年最悲哀的故事结局,其实并非是成为恶龙,而是泯然众人,像水一样消失于水中。少年时,辛弃疾一直觉得自己一定会走上战场,成为一位伟大的将领,但他没能想到,真正使他闻名于世、流芳千古的却是他的文采词章。而这皆是由于朝廷主和苟安所致,才让那个铁甲烈马、威风凛凛的辛弃疾,无奈的与弓刀长剑、金戈铁马、旌旗画角有缘无份。他的一生,除了年少时的壮志满怀,其余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等待,像一位枕戈待旦的将军,随时等候皇帝和前线的召唤。可惜等了40年也终没能如愿。如果有得选,他一定不想成为什么诗圣文豪,而是愿在沙场做一个驰骋万里的将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