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之前有个人叫姑布子卿,现在魏国有个人叫唐举,他们都声称能根据人的形体样貌,来推测人的祸福凶吉,人们很称道他的相术。但荀子说,以形体、容貌来判断人的命运,这种相人古代是没有的,有学问的人也不讨论这种事情。
荀子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看他怎么做事。如果这个人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思想正确,那么尽管相貌丑陋,也不妨碍他成为君子,这是荀子说的“不以貌取人”。
尧的身体魁梧,舜的身材矮小,文王身材魁梧,周公身材身材矮小,孔子身材魁梧,子弓身材矮小。以前,卫灵公有个大臣叫公孙吕,身长七尺,脸长三尺,面额却只有三寸,鼻子、眼睛、耳朵完备,他的声望却震撼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这个地方的粗陋的人,脑袋光秃,左腿长,身材矮小,没有车身高,却让楚国称霸。所以,荀子说,不要用高矮美丑去揣测一个人的轻重,而要看他志气的修养。
古时候,夏桀和商纣都是身材魁梧,长相俊美的人,是天下相貌最出类拔萃的,而且身手敏捷有力,能与一百个人匹敌。然而身死国亡,成为天下的奇耻大辱。后代的人谈到恶人,必定拿他们来举证。这不是容貌导致的祸患,而是他们见闻不多,思想卑下导致的。
荀子说,如果要预测一个人的祸福吉凶,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出来。有三种人不吉祥:第一种是年幼的不愿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不愿意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的不愿意侍奉贤能的,这是人们的三种祸患。另外,有三种人会陷于窘迫的境地:
第一种是做了君子取不爱护臣民的,做了臣民却诽谤君主的;
第二种是,当面不如人,背后毁谤人的;
第三种是,知识浅薄,德行不厚的人。所以,评估一个人不能他看起来怎么样,而要看他怎么做事。
接着,荀子谈到说话的正确方法,要用严肃庄重的态度去接近别人,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用坚强的意志去协助别人,用比喻的方法来让别人理解,用分析的方法让别人明白,热情、温和地指导别人,让自己的话显得宝贵、珍惜、重要和神妙。只有这样,你不用去取悦别人,他们也会重视你的话。
关于怎么说话,除了内容的逻辑性和正确性,其实表达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话过于热情甚至讨好,这样的人往往别有所图。有的人说话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显然不够坦诚,其实是表里不一。有的人说话态度傲慢,语气强硬,往往会言过其实,这些都不是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诚恳而真实的表达,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攀附巴结,往往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重视和信任。
另外,说话要抓住根本,不说不相关的话,荀子说,君子和小人都能言善辩,不同的是,小人宣扬邪恶,而君子宣扬仁爱。言论和仁爱不相关,那么还不如不说。荀子区分了三种人的辨说:小人的辨说,士君子的辨说和圣人的辨说。
不预先考虑,不尽早谋划,一说出话就很恰当,既有文采又符合礼法,采取措施,灵活变化,都能随机应变,这是圣人的辨说。真正的圣人或者厉害的人,就像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一样,看起来是随心所欲地做事,却又完全符合礼法,因为他们已经将智慧融入了身心,形成了习惯和本能。
第二种是士君子的辨说。荀子说,事先就考虑好,尽早就谋划,短时间的发言还值得一听,既有文采有细致实在,既渊博又正直,这是士君子的辨说。
第三种是小人的辨说,小人的说话,言辞夸张,不得要领,任用他办事既诡计多端又没有效果,对上不能信服帝王,对下不能团结民众,看起来他们说话能掌握分寸,但全靠一张嘴,经常自夸自傲,这就是奸人的高手。圣明的帝王一旦继位,这种人是首先就要被杀头的。盗贼还有可能转变,这种人是不会痛改前非的。
总的来说,荀子是一位非常务实的思想家,前面我们介绍了,荀子是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这一篇里面也可以看到荀子的思想风格。他明确反对封建迷信,避虚就实,注重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办事能力,这些都是荀子务实的一面。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