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崛起:满洲的勇者传奇

内容摘要明清之间的战争自公元1616年后金建立起,直至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历经十数年,烽烟四起,血流成河。满洲出身的勇士鳌拜,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清的开国元勋之一。鳌拜公元1637年,皇太极在祭奠其父努

明清之间的战争自公元1616年后金建立起,直至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历经十数年,烽烟四起,血流成河。满洲出身的勇士鳌拜,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清的开国元勋之一。

鳌拜

公元1637年,皇太极在祭奠其父努尔哈赤后,给予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丰厚的封赏。其中,作为镶黄旗贵族的鳌拜因其卓越表现,荣登三等男的行列,并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

鳌拜

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首战之地便是清朝与晚明争夺辽东的皮岛之战。皮岛(今朝鲜椵岛),虽是区区小岛,却意义非凡。这一战,打破了明军对清军的围剿格局,标志着清军进军中原的开始。

在皮岛之战的决定性时刻,皇太极下达了进攻命令。然而,当清军渡海而来时,发现明军早已严阵以待,炮火轰鸣,形势岌岌可危。就在此时,鳌拜豪气冲天,自告奋勇,并立下军令状:“若不克此岛,绝不见王!”他率先冲向敌阵,与明军展开了近身肉搏。

在鳌拜的带领下,清军成功登上皮岛,成功吸引了明军的主力,其他清军则趁机包抄,迅速拿下了此岛。这一战,让皇太极对鳌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勇猛无比。

皇太极

皇太极

皮岛攻克后,明清双方迎来了生死存亡的松锦会战。这场战斗不仅关乎锦州的命运,更是清军入关的前奏。作为军将的鳌拜,此时展现了他非凡的“智”。

鳌拜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出击锦州,面对明军的强大支持,清军先遣队遭遇了严重失利。然而,鳌拜果断调整战术,放弃正面迎战,专攻敌军侧翼。当他冲锋至明军阵前时,果断命令部下下马迎战,自己则勇往直前,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绩。

鳌拜的战略智慧在此显露无疑。尽管满族以骑射见长,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灵活应变,摒弃固有思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松锦会战后,鳌拜升任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的风云人物。

随着清军入关,鳌拜屡次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为皇太极立下赫赫战功。此外,他还审时度势,选择阵营,支持6岁顺治皇帝登基,防止了多尔衮的权力扩张。

1643年,皇太极去世,清朝内部分裂为两个对立派系:鳌拜的镶黄旗支持皇太极之子豪格,而多尔衮则有正白旗与镶白旗的支持。一天清晨,鳌拜召集索尼、谭泰等大臣,围堵崇政殿,誓言支持豪格。他已做好与多尔衮决一死战的准备,情势紧张。

八旗军入关

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

面对鳌拜的武力威胁,多尔衮无奈妥协,提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考虑到李自成逼近北京,清朝内外形势严峻,冲突无益于稳定局势。六岁福临登基,反而有利于鳌拜进一步攀升权位。

在双方妥协之下,顺治帝登基,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毫无疑问,鳌拜是支持顺治继位的重要角色之一。顺治即位后,倍加倚重鳌拜,甚至在临终前将其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权力之路由此展开。

后果

康熙帝登基后,鳌拜逐渐把持朝政,行事专横,与亲政后的康熙帝矛盾愈发尖锐。终于在1669年,康熙帝巧妙设局,将鳌拜骗入宫中,生擒鳌拜,这一事件标志着清初四大辅臣体制的终结。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