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不肯辅佐越国,裂土封王也不行,从墨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讲起

内容摘要一、时间这件事主要见于《墨子·鲁问》和《吕氏春秋·高义》。具体来说,墨家弟子公尚过游历至越国时,向越王讲解了墨家的学说与理念。越王听后十分高兴,许诺道:“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于是公尚过带着束车

一、时间

这件事主要见于《墨子·鲁问》和《吕氏春秋·高义》。

具体来说,墨家弟子公尚过游历至越国时,向越王讲解了墨家的学说与理念。

越王听后十分高兴,许诺道:

“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

于是公尚过带着束车五十乘,大张旗鼓地回了中原。

按照道理,越国给出的条件看上去确实是很有诚意了,礼节上也十分隆重到位。

可是墨子听完事情的原委后,态度却十分冷淡。批评道:

“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

这种话讲出来,越国之行当然也就没希望了。

当时视频发出来后,有人向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墨子生平事迹一向比较模糊。

比如这段记载,只有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却没有时间。

你凭什么说,当时在位的就是越王朱勾?

第二,墨家不是一向讲究“兼爱”、“非攻”吗?越国虽然偏远了些,应该不至于被歧视吧?

别人诚意满满,不去就算了,言语上何至于如此不客气?

这里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墨子生平大事的精确年份,如今确实很难考证。

不过大致推算还是没问题的,《吕氏春秋》记载其批评完公尚过后,又强调:

“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荫,未敢求仕。”

所谓“未敢求仕”,就是不曾在各诸侯国任职。而根据《史记》记载,墨子在“止楚攻宋”后曾经在宋国出任大夫一职。

所以拒绝前往越国,应该发生在出仕宋国之前。

同时《吕氏春秋》又提到,公尚过前往越国的背景,是: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

这里一般认为,墨家很可能是“止楚攻宋”成功后,派人从楚地继续前往越国。

斗法鲁班,止楚攻宋

至于“止楚攻宋”,孙诒让与钱穆先生考证,该事件大概发生于公元前444年至394年间。

时间跨度虽然比较大,不过好在同时期越王在位的起止年份,是比较清楚的。

按照《竹书纪年》推算,朱勾于公元前446年至410年在位。

因此在没有新的、明确的证据出现前,一般认为邀请墨子的是越王朱勾。

二、诱饵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越国是如此的有诚意,墨子又为何断然拒绝?

道理很简单,朱勾的价码的确很高,不过想吃下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墨家的组织结构与力量来源,与诸子百家截然不同。

以法家、儒家为例,法家的力量从何而来?纵观历史,你可以说法家本身没有力量。

类似商鞅、李悝、申不害等等,虽然个个满腹经纶,全都是能臣干吏。

但他们的定位更类似于后世官僚,只有依附于君权,才能展现自己的强大与可怕。

所谓“得遇明主”,“学成文与武,卖于帝王家”。

不同的人,信奉同样的法家学说,再为不同的君王效力,是很正常的事。

再比如儒家,儒家的力量又从何而来?

我在之前很多视频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儒家就是宗族,宗族就是儒家。

儒家,或者说宗族,就是以周礼为标准建立的一系列地方基层组织。

这些遍布天下的基层组织体系,不依赖于官府,天然拥有强悍的动员能力。

孔子虽名满天下,但其本身更类似于儒家的一个符号。

各诸侯国都有宗族,儒家弟子来这里,或者去那儿,受欢迎,或者被驱逐,通常不会对国力造成太大影响。

总而言之,从学派的角度看,儒家、法家都是相对松散的。

各家弟子可能会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效忠不同的君主。

墨家则不同,其组织结构极其严密,完全不亚于一支军队!

首先,墨家有单独的纲领法度,每一名弟子必须严格遵守,《吕氏春秋》曰: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一名墨者,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个人行为都要受到组织的监管。

其次,墨家纲领原则高于国家法度,《墨子》记载:

“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

当时有一名墨者在齐国任职,墨子对其不满意,直接派高孙子把他给换下来了。

相当于你就算当了官,也得归组织管,让你怎样就得怎样。

再次,《墨子》有言:

“有财者勉以分人。”

一旦加入墨家,财产全部归组织所有,就算国君发给你的俸禄,也不例外。

最后,墨家拥有相当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从很多典故中就可以看出来。

例如“止楚攻宋”、“阻齐伐鲁”等,墨子经常插手国际事务,以及诸侯国内政,连齐楚之类的大国,也不得不给他面子。

大家看出问题所在了吧?像墨家这样体系严密,服从性高的组织。

任用其门下弟子,难以控制不说,还可能随时走人。

但如果能把墨子绑定在越国,基本等同于招揽了全部墨者,而且是连锅端的那种。

相较于得到整个墨家,区区几百里封地又算得了什么?

墨子要是真的接受了封地,假以时日,牵绊日深,还能做到绝对中立,兼爱、非攻吗?

再说了,越王许诺的封地,是“故吴之地”,虽然不清楚具体方位。

可是吴地与江淮相连,想站稳脚跟,大概率是要和楚国拼命的。怪不得墨子断然拒绝越王后,又说道:

“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义翟何必越,虽中国亦可。”

今天要是接受了越国的封地,那就是拿墨家的原则做交易。

真要是出卖原则,又何必去越国呢?中原哪个诸侯国不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